• [  bàn zhànɡ  ]
  • ㄅㄢˋ ㄓㄤˋ
  • UG WDYY

半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仪仗队的半数。

引证解释

⒈  仪仗队的半数。

《新唐书·仪卫志上》:“内外仗队,七刻乃下。常参、輟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队下,復立半仗於两廊。”
《宋史·仪卫志一》:“初, 宋 制,有黄麾大仗、半仗、角仗、细仗。南渡后,仪仗尤简,惟选黄麾半仗、角仗、细仗,而大仗不设。”
《金史·仪卫志上》:“大定 八年正月,册皇太子於 大安殿,用黄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

半仗(ban zhang)同音词

  • 1、版章[bǎn zhānɡ ]

    1.帐簿。亦借指登记在簿册上的财物。 2.版图﹐疆域。

  • 2、扳障[bān zhànɡ ]

    1.犹阻碍。

  • 3、班长[bān zhǎnɡ ]

    1.旧称衙役头目。 2.妓院老板。 3.军队编制单位班的领导人。 4.引申为一定组织成员的领导人。

  • 4、班张[bān zhānɡ ]

    1.汉班固和张衡的并称。二人以擅长辞赋着称。

  • 5、斑杖[bān zhànɡ ]

    1.藕的别名。 2.虎杖的别名,茎上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3.斑竹所制的手杖。

  • 6、板鄣[bǎn zhānɡ ]

    1.见"板障"。

  • 7、板仗[bǎn zhànɡ ]

    1.即按拍的拍板。

  • 8、板帐[bǎn zhànɡ ]

    1.见"板帐钱"。

  • 9、板障[bǎn zhànɡ ]

    ①练习翻越障碍物用的设备,是用木板做成的,像板壁一样。 ②〈方〉板壁。

半仗词语接龙

  • 1、1.手持马鞭。谓骑马。
  • 2、1.仪仗队。
  • 3、1.手持斧钺。表示权威。
  • 4、1.指战斗。
  • 5、1.指宫廷仪卫人员。
  • 6、1.持剑。
  • 7、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2.坚守节操。
  • 8、1.倚仗,借助。
  • 9、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絶。"
  • 10、1.任性使气。 2.凭仗正气。
  • 11、1.卫士的值宿之所。
  • 12、1.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 13、1.卫士。
  • 14、1.谓倚仗别人的势力。
  • 15、依赖;依靠别人的力量或有利条件:仗恃权势|仗恃天时地利。
  • 16、1.凭借顺乎天命的力量。多谓依靠朝廷。
  • 17、1.依靠,依仗。
  • 18、1.亦作"仗卫"。 2.手持兵仗的侍卫。
  • 19、1.指僧人手持锡杖。
  • 20、1.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 2.借指朝堂。
  • 21、1.撑腰。喻给予大力支持。
  • 22、1.主持正义。 2.谓讲义气。
  • 23、1.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
  • 24、1.坚守正道。

半仗的相关查询

半仗的意思解释、半仗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