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iàn mín  ]
  • ㄒ一ㄢˋ ㄇ一ㄣˊ
  • XG N

线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线民”。

⒉  做眼线的百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线民”。做眼线的百姓。

清 林则徐 《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随经 关天培 委令副将 李贤 ……等,密授机宜,相度形势,分带兵勇四百餘名,暗伏岛澳,并多雇素諳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水上有水勇、但民、渔户、引水及‘素谙夷语线民’。”

国语辞典

⒈  情治单位为搜集情报、线索,以非正式方式运用的一批人。依规定,并无合法身分,只能算某一情治人员运用的对象,随时可以断绝关系。

线民(xian min)同音词

  • 1、闲民[xián mín ]

    1.亦作"闲民"。 2.周代指未被授田,与人为役,无常职者。 3.泛指无业的人。

  • 2、闲敏[xián mǐn ]

    1.亦作"闲敏"。 2.闲雅敏捷。闲,通"娴"。

  • 3、显民[xiǎn mín ]

    1.明示人民。

  • 4、鲜民[xiān mín ]

    1.无父母穷独之民。语本《诗.小雅.寥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毛传:"鲜﹐寡也。"

  • 5、贤民[xián mín ]

    1.良民。

  • 6、先民[xiān mín ]

    1.古代贤人。 2.泛指古人。

  • 7、现缗[xiàn mín ]

    1.现款。

  • 8、献民[xiàn mín ]

    1.犹贤民。原指周灭商后,商遗民中之臣服于周者。 2.泛指前朝遗民。

线民词语接龙

  • 1、1.民间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间。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6.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 2、①人民大众的生活:民生在勤|国计民生。 ②民众:民生以德义为本。
  • 3、1.民众的声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 4、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 2.民众的师表。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
  • 5、1.犹农时。
  • 6、1.人民的食粮。
  • 7、1.民众的历史。
  • 8、1.犹国政。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3.指力役之事。 4.指农事。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6.有关民法的。
  • 9、1.民家;民家房屋。
  • 10、1.人民缴纳赋税。
  • 11、1.庶民﹐百姓。
  • 12、1.指人口数字。
  • 13、1.犹民意。
  • 14、1.民众的诉讼事宜。
  • 15、民情风俗:陈民俗之急|民俗渐变。
  • 16、1.犹民间。
  • 17、1.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18、1.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与官田对称。
  • 19、1.民众的听闻。 2.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3.民众听从。
  • 20、1. 民事法庭的简称。
  • 21、1.民夫。
  • 22、1.民间组织的自卫武装。后多指旧社会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地方武装。
  • 23、1.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 24、1.民众之王。 2.清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

线民的相关查询

线民的意思解释、线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