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ànɡ yì  ]
  • ㄔㄤˋ 一ˋ
  • NTA NKC

怅悒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惆怅不乐。

引证解释

⒈  惆怅不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女亦悵悒曰:‘聚必有散,固是常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邵廷铨》:“廷銓 被促归署,心殊悵悒。”

怅悒(chang yi)同音词

  • 1、畅怿[chànɡ yì ]

    1.欣悦。

  • 2、畅意[chànɡ yì ]

    1.表达情意。 2.心情舒畅。 3.尽兴,尽情。

  • 3、倡义[chànɡ yì ]

    1.首倡大义;宣扬大义。多指举兵行事或起义。

  • 4、倡议[chànɡ yì ]

    ①发起,带头提出建议:倡议开展竞赛。 ②首先提出的建议:发出倡议|倡议书|倡议的内容。

  • 5、昌逸[chānɡ yì ]

    1.昌盛逸乐。

  • 6、昌意[chānɡ yì ]

    1.传说中人名。为黄帝之子。相传黄帝娶西陵国之女为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见《史记.五帝本纪》。

  • 7、常壹[chánɡ yī ]

    1.谓始终如一。

  • 8、常仪[chánɡ yí ]

    1.通常的仪式。 2.人名。上古黄帝臣。 3.人名。上古帝喾妃。娵訾氏女,帝挚母。 4.人名。同"嫦娥"。神话传说中的奔月者。"仪"与"娥"古同音通用。

  • 9、氅衣[chǎnɡ yī ]

    1.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风寒﹐其形制不一。

  • 10、昌义[chānɡ yì ]

    1.首先起义。昌,通"倡"。

怅悒词语接龙

  • 1、1.犹懊恼。
  • 2、1.忧郁怅惘。
  • 3、1.忧愤。
  • 4、1.郁闷。
  • 5、1.郁结在胸中的闷气。
  • 6、1.忧郁烦闷。
  • 7、1.依违随人,曲从迎合。
  • 8、1.忧戚。
  • 9、1.郁闷貌。
  • 10、1.郁闷不畅。
  • 11、1.忧惧。
  • 12、1.忧郁不快。
  • 13、1.忧郁,愁闷。 2.积滞郁结。
  • 14、1.郁闷。
  • 15、1.犹呜咽。
  • 16、1.忧郁。
  • 17、不欢悒悒:忧愁不安的样子。心里郁闷,感到不快。
  • 18、不乐悒悒:忧愁不安的样子。心里郁闷,感到不快。
  • 19、叆叆1.云盛貌。 2.引申为浓盛貌。 3.树木茂盛貌。
  • 20、叆靅1.昏暗貌。
  • 21、叆霼1.犹依稀﹐不明貌。
  • 22、賹化1.战国后期齐国所铸的一种环钱。大约在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开始铸造。以"賹"名钱,示钱之贵重。化,通"货"。继賹化后,齐国还铸賹四化﹑賹六化钱。
  • 23、譺譺1.语言迟钝舒缓貌。
  • 24、拸画1.不拘法度。一说不饰容貌。

怅悒的相关查询

怅悒的意思解释、怅悒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