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ǔ wǔ  ]
  • ㄩˇ ㄨˇ
  • NNY TGL

羽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周礼·春官·乐师》:“掌国子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周礼·地官·舞师》:“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
郑玄 注:“析白羽为之,形如帗也。”
孙诒让 正义:“析白羽,盖亦谓析鷺鸿之羽注之橦首以为翳也。翳亦谓之翿,《乡师》先 郑 注所谓羽葆幢。”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今皇帝制羽舞以敷文德,择材官而奋武卫。”
唐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之一:“賡歌凝庶绩,羽舞被深恩。”

羽舞(yu wu)同音词

  • 1、伛儛[yǔ wǔ ]

    1.袒护。伛,通"妪"。

  • 2、余吾[yú wú ]

    1.古水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鄂尔浑河。

  • 3、余武[yú wǔ ]

    1.犹遗迹。

  • 4、余务[yú wù ]

    1.其他事务。

  • 5、余物[yú wù ]

    1.其他物品。 2.众多的物品。 3.多馀的物品。

  • 6、愉舞[yú wǔ ]

    1.欢乐地舞蹈。

  • 7、腴膴[yú wǔ ]

    1.指大块的肥美鱼肉。

  • 8、雨雾[yǔ wù ]

    1.雨水和雾气。有时也指很细的雨。

  • 9、羽物[yǔ wù ]

    1.指鸟类。 2.指车饰﹑旌旗之属。

  • 10、渝舞[yú wǔ ]

    1.四川省渝水一带的舞蹈。

羽舞词语接龙

  • 1、1.古代一种杂技。用车轮等在手中抛弄。
  • 2、1.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南朝宋孝武帝大明间,河南献舞马,谢庄有《舞马赋》﹑《舞马歌》。见《宋书.谢庄传》。
  • 3、1. 指对跳舞或观赏舞蹈沉醉入迷的人。
  • 4、1.宋代舞曲的一种终结形式。
  • 5、1.古乐器。汉舞铙形制上圆下方﹑下作疏棂,内含铜丸,称为舌,舞动有声。参阅宋吕大临《博古图.汉舞铙图》。
  • 6、1.嘲弄;玩弄。 2.摆弄。 3.挥动。 4.舞文弄法。
  • 7、色粉画。法国德加作于1878年。描绘芭蕾舞女演员在舞台上的绝妙舞姿,表现画家对舞蹈动作的瞬间印象。画中丰富的色彩和奇异的光影效果赋予作品以纯印象派绘画的品质。
  • 8、1.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
  • 9、1. 对舞蹈作的书面记录。
  • 10、用于舞蹈时伴舞的音乐。也包括根据舞蹈的节奏写成的、但并不用于伴舞的各类器乐曲和声乐曲。舞曲最鲜明的特点是节奏,不同的舞蹈具有各自独特的节奏型。较著名的舞曲类型有小步舞曲、圆舞曲、探戈舞曲等。
  • 11、1.舞者所执的团扇。
  • 12、1.舞蹈着的商羊。指下雨的预兆。
  • 13、1.谓古代儿童学文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
  • 14、1.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
  • 15、亦称“狮舞”。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一种活动。由两人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有文狮与武狮之分。文狮有骚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作。是民间节日主要的体育娱乐活动。
  • 16、1.耍弄手段。
  • 17、1.《书.舜典》:"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谓百兽随乐起舞。后用于歌颂君王圣明。
  • 18、剧场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古代露天剧场的舞台主台大都前伸于观众席之中,或低于观众席(如古希腊扇形剧场的舞台),或高于观众席(如中国的庙台),供观众从三面看戏。室内剧场的舞台通常正对观众席,有镜框舞台、伸出型舞台、中心舞台等。
  • 19、1.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
  • 20、1.戏台的别称。 2.跳舞用的大厅。为营业性娱乐场所。
  • 21、1.领舞者。与"舞末"相对。
  • 22、1.见"舞文弄法"。
  • 23、1.舞蹈时用以铺地的席子。
  • 24、1.即舞羽。

羽舞的相关查询

羽舞的意思解释、羽舞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