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ó sū  ]
  • ㄅㄛˊ ㄙㄨ
  • FPB PWYF

勃窣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勃崒”。

⒉  匍匐而行;跛行。

⒊  犹婆娑。形容才气横溢,词彩缤纷。

⒋  犹婆娑。纷披貌。

⒌  犹婆娑。摇曳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勃崒”。

⒉  匍匐而行;跛行。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乃相与獠於蕙圃,媻珊勃窣上金堤。”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媻跚勃窣,匍匐上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谁言水北无人到,亦有槃珊勃崒行。”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朱文公足疾》:“出门放步人争看,不是前来勃窣翁。”

⒊  犹婆娑。形容才气横溢,词彩缤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刘 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 张凭 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徐震堮 校笺:“勃窣即婆娑之声转。”
金 高士谈 《次韵饮嵓夫家醉中作》:“清新 李白 诗能胜,勃窣 张凭 理最玄。”
康有为 《六哀》诗之二:“大哉《仁学》书,勃窣天为惊。”

⒋  犹婆娑。纷披貌。

明 刘基 《赠道士蒋玉壶长歌》:“流苏勃窣垂鏤膺,斒斕驳马騮骆驓。”

⒌  犹婆娑。摇曳貌。

姚锡钧 《即事效湘绮楼体》诗:“玄谭帘勃窣,清照水委迤。”

国语辞典

⒈  匍匐慢行。

⒉  形容人言谈缓慢。

《晋书·卷七五·张凭传》:「帝召与语,叹曰:『张凭勃窣为理窟。』」

勃窣(bo su)同音词

  • 1、波速[bō sù ]

    波传播的速度。①单色波的波速v与波长λ、波源振动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v=λf。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所决定。在室温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约为3×108米/秒。 ②海浪波速(c)的大小取决于波长(λ)或海区水深(h)。当海区水深很大时,波速仅与波长有关,而与水深无关,即为c2=gλ2π;当海区水深很小时,波速仅与水深有关,而与波长无关,即为c2=gh。

勃窣词语接龙

  • 1、棴常1.木名。
  • 2、俗誉1.世俗的称誉。
  • 3、俗缘1.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
  • 4、俗院1.寺庙中供世俗游客寄宿的房舍院落。
  • 5、俗韵1.不高雅的乐声。 2.指不工稳的押韵。 3.鄙俗的情味。
  • 6、俗众1.群众,普通人。
  • 7、俗主1.平庸的君主。
  • 8、俗馔1.世俗的饭食。
  • 9、遡波1.逆流的波浪。
  • 10、遡洄1.逆流而上。
  • 11、遡流1.犹逆流。
  • 12、遡游1.亦作"溯游"。 2.顺流而下。
  • 13、鹔霜1.鹔鷞。
  • 14、鹔鷞1.亦作"鹔鹴"。 2.鸟名。雁的一种。颈长,羽绿。 3.马名。 4.鼠名。即飞鼠。 5.见"鹔鹴裘"。 6.传说中的西方神鸟。 7.谓露凝为霜。古人以为鹔鹴飞则陨霜。
  • 15、鹔鹴1.见"鹔鷞"。
  • 16、愬告1.诉说,告发。
  • 17、愬苦1.诉苦。
  • 18、愬愬1.恐惧貌。
  • 19、愬冤1.诉说冤情。
  • 20、膆子1.鸟类的嗉囊。
  • 21、蔌蔌①形容风疾:蔌蔌风威。 ②形容花落:风动落花红蔌蔌。 ③形容水流:清泉蔌蔌。
  • 22、觫觫1.恐惧貌。
  • 23、趚趚1.象声词。轻步行走声。
  • 24、遬濮1.汉代时匈奴部落名。

勃窣的相关查询

勃窣的意思解释、勃窣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