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ū sàn  ]
  • ㄔㄨ ㄙㄢˇ
  • SFFN AETY

樗散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樗木材劣,多被闲置。比喻不为世用,投闲置散。

⒉  用作谦词。

引证解释

⒈  樗木材劣,多被闲置。比喻不为世用,投闲置散。

唐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诗:“郑公 樗散鬢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清 顾炎武 《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⒉  用作谦词。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何意天恩横被,宸睠曲成,猥抡樗散之才,专委栋隆之任。”
明 许潮 《龙山宴》:“鹤髮经秋,樗散堪乘莲叶舟。皂帽非吾偶,白接非吾首。”

国语辞典

⒈  樗木材质粗松。比喻平庸无用之人,或自谦才能低下。

唐·杜牧〈郑瓘协律〉诗:「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

樗散词语接龙

  • 1、1.飘逸爽朗。
  • 2、1.古代乐舞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南北朝后,成为"百戏"的同义语。 2.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亦指民间剧团。
  • 3、1.分散;散失。
  • 4、1.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
  • 5、1.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
  • 6、1.以散笔作的隶书。
  • 7、1.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
  • 8、1.散官。
  • 9、1.闲散的官吏。
  • 10、1.谓分流。
  • 11、1.液体四散而流。 2.流散。
  • 12、1.排遣忧愁。
  • 13、1.零乱;杂乱。
  • 14、1.疏略;不完备。 2.指不完备的事物。
  • 15、1.衰落;分散零落。 2.撒下;撒落。 3.散失。
  • 16、1.服丧时,系在腰间的散垂之麻。
  • 17、1.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广西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 18、1.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脉搏浮散,稍按即无,常见于气血耗散而致虚脱之症,多属危候。
  • 19、1.弥漫四散;遍布。 2.零星,零碎。 3.无拘无束;任意随便。 4.指注意力分散﹐不专心。
  • 20、1.分散隐没。
  • 21、1.排遣烦闷。
  • 22、1.散失净尽。
  • 23、1.普通老百姓。 2.离散之民。 3.闲散无事之民。
  • 24、1.散杂的名称。指各种事物的名称。

樗散的相关查询

樗散的意思解释、樗散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