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ā yú  ]
  • ㄅㄚ ㄩˊ
  • WT HKG

八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周代八个掌管山泽的官员。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八个掌管山泽的官员。

《国语·晋语四》:“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
韦昭 注:“贾 唐 曰:‘八虞, 周 八士,皆在虞官, 伯达、伯括、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初学记》卷十二引 汉 胡广 《侍中箴》:“辛 尹 是访,八虞是询。”

八虞(ba yu)同音词

  • 1、跋语[bá yǔ ]

    1.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

  • 2、魃蜮[bá yù ]

    1.犹鬼蜮。

  • 3、把予[bǎ yǔ ]

    1. 拿给。

  • 4、把与[bǎ yǔ ]

    1.给予;送给。

  • 5、八隅[bā yú ]

    1.亦作"八嵎"。 2.八方。

  • 6、八嵎[bā yú ]

    1.见"八隅"。

  • 7、八宇[bā yǔ ]

    1.亦作"八?"。 2.八方之地。

  • 8、八羽[bā yǔ ]

    1.见"八佾"。

  • 9、巴渝[bā yú ]

    1.巴渝,蜀古地名。用以借指巴渝舞。 2.古曲调名。即巴渝歌。

  • 10、巴俞[bā yú ]

    1.古乐舞名。巴俞,蜀古地名。

八虞词语接龙

  • 1、1.指尧子丹朱。因虞以宾礼待之﹐故称。丹朱不肖﹐国亡。后因以喻失位之君。
  • 2、1.古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山虞﹑泽虞。虞部盖古虞人之遗职。三国魏尚书有虞曹郎中。晋因之。梁﹑陈﹑后魏﹑北齐并由祠部尚书领之。北周有虞部下大夫﹐隋有虞部侍郎﹐属工部。唐宋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明初改为虞衡司﹐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清末始废。参见"虞衡"﹑"虞曹"。
  • 3、1.古职官名。
  • 4、1.指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与褚遂良。
  • 5、1.指《书.虞书》。
  • 6、1.谋虑。
  • 7、1.指虞祭与祔祭。虞为葬后之祭﹐祔为合于先祖庙之祭。
  • 8、1.见"虞歌"。
  • 9、1.亦作"虞哥"。 2.虞舜时代的歌曲。 3.即虞殡。
  • 10、1.指虞舜。语出《书.尧典》:"有鳏在下曰虞舜。"
  • 11、1.古代掌山林川泽之官。
  • 12、1.古官名。守望山泽之官。 2.古官名。宇文泰相西魏﹐始置虞候都督﹐后因设虞候之官﹐职掌不尽相同。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唐代后期有都虞候﹐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 3.宋时官僚雇用的侍从。南宋时在临安可向"行老"雇用。参阅宋吴自牧《梦粱录.雇觅人力》。
  • 13、1.娱欢。虞﹐通"娱"。
  • 14、元代文学家、学者。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迁居崇仁(今属江西)。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参与《经世大典》的编写。有《道园学古录》。
  • 15、1.古祭名。既葬之后的祭祀。
  • 16、1.即虞旗。
  • 17、1.娱乐。虞﹐通"娱"。
  • 18、1.狩猎之军卒。
  • 19、1.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泛指渔猎者设置的网罗。
  • 20、1.虞人在汇集所获猎物时用的旗帜。
  • 21、1.见"虞渊"。
  • 22、1.古掌山泽苑囿之官。
  • 23、1.周初二国名。相传两国有人曾因争地兴讼﹐到周求西伯姬昌平断。《诗.大典.绵》:"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史记.周本纪》:"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后因以"虞芮"指能谦让息讼者。
  • 24、1.谓虞舜时的《韶》乐。

八虞的相关查询

八虞的意思解释、八虞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