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ěi tiáo  ]
  • ㄨㄟˇ ㄊ一ㄠˊ
  • AFN AVKF

苇苕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芦苇。

引证解释

⒈  芦苇。

《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髮,繫之苇苕。”
杨倞 注:“苕,苇之秀也。”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鸋鴂之鸟,巢於苇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

苇苕(wei tiao)同音词

  • 1、违条[wéi tiáo ]

    1.违反法律条款。

苇苕词语接龙

  • 1、1.同"迢递"。 2.远貌。
  • 2、1.美玉名。《竹书纪年》卷上:"癸命扁伐山民,山民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后以指德容美好的女子。
  • 3、1.传说中的鬼物。
  • 4、1.陵苕花。亦喻容貌之美。语出《史记.赵世家》:"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 5、1.高貌。 2.远貌。
  • 6、1.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2.水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 7、1.高峻貌。
  • 8、1.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 9、1.高陡貌;远高貌。
  • 10、1.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 2.《文选.陆机<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絶致。"吕向注:"谓思得妙音,辞若苕草华发,颖禾秀竖,与众辞离絶,致于精理。"后因以"苕颖"比喻意旨文辞之精妙特出者,或特出之事物。
  • 11、1.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 12、1.清洁用具,取苕秆为之,故名。
  • 13、溪渔隐丛话诗话集。南宋胡仔撰。共一百卷。以人物年代为序,引录丰富的文学史料,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 14、调发1.戏弄﹐调侃。 2.惹﹐挑逗。 3.调唆﹐怂恿。
  • 15、调幅载波振幅按调制信号振幅而变化的调制方式。载波经调幅后成为调幅波。调幅波的最大与最小振幅之差的一半与其和的一半之百分比称为“调幅度”。
  • 16、调干1.原为国家干部﹐后调到学校去学习﹐称"调干"。
  • 17、调羹1.《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因以"调羹"喻治理国家政事。 2.指宰相。 3.调和羹汤。《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帝赐食﹐亲为调羹。"后多用作皇帝赏识臣下之典。 4.泛指烹调。 5.喻指夫妇和谐的日常生活。 6.汤匙﹐舀汤的小勺。
  • 18、调和①协调;和顺:画面不太调和|雨水调和。 ②和解;不对立:没有调和的余地。
  • 19、调处1.均衡地安置。 2.调停处置。
  • 20、调护1.调教辅佐。 2.调养护理。
  • 21、调级1. 改变工资的级别(一般指提高)。
  • 22、调剂调节而使平衡适宜:听听音乐调剂一下生活|物资调剂中心。
  • 23、调价1.调整价格。2.涨价。3.提高或降低商品价格。
  • 24、调焦1. 调整焦距使物像清楚。

苇苕的相关查询

苇苕的意思解释、苇苕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