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ì kànɡ  ]
  • ㄉ一ˋ ㄎㄤˋ
  • F OYW

地炕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又称火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床。一般在室内的地上起灶,烧火做饭,烟火由火道通入炕下,利用余热取暖。比较讲究的人家,则在室内或室外掘一长方形的坑,于坑内砌灶,于地下引火至炕中专供取暖。不烧火时,坑上覆之以板。

引证解释

⒈  又称火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床。一般在室内的地上起灶,烧火做饭,烟火由火道通入炕下,利用余热取暖。比较讲究的人家,则在室内或室外掘一长方形的坑,于坑内砌灶,于地下引火至炕中专供取暖。不烧火时,坑上覆之以板。

《红楼梦》第六四回:“於是大家躡足潜踪的进了镜壁一看,只见 袭人 和一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那一头有两三个老嬷嬷打盹。”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谁知东次间有个炉坑,因天气凉起来了,趁老爷、太太不在家,烧了烧那地炕,怕圈住炕气,敞着炉坑板儿呢。那贼不知就里,一脚跐空,咕咚一声,掉下去了。”

国语辞典

⒈  北方有钱人家,往往在郎下掘一长方形的坑,坑内砌灶,火道分布各处,冷天灶内燃火,室中便异常温暖,称为「地炕」。

《红楼梦·第四九回》:「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

地炕(di kang)同音词

  • 1、抵抗[dǐ kànɡ ]

    抗拒;抗击:抵抗日军侵略。

地炕词语接龙

  • 1、1.躁烈横暴。
  • 2、1.见"炕床"。
  • 3、1.床单。
  • 4、1.炕下面的长方形的洞,跟烟囱相通。
  • 5、1.利用炕热调节温度﹑湿度孵化家禽的方法。盛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
  • 6、1.放在炕上盛衣物的小柜子。
  • 7、1.即炕桌。
  • 8、1.一种炕上陈设的作装饰用的屏风。
  • 9、1.方言。即炕柜。
  • 10、1.在炕上寝息。宋朱弁有《炕寝诗三十韵》。
  • 11、(~儿)炕离灶远的一头。
  • 12、1.炕床。
  • 13、(~儿)炕靠近灶的一头:热~。
  • 14、铺炕的席。
  • 15、沿1.火炕临地一边的上沿。多用扁方木镶在炕身上。
  • 16、1.干涸;枯涸。指阳气极盛。比喻统治者残暴专横。 2.张皇自大貌。
  • 17、1.炕上枕靠的用具。
  • 18、1.置于炕上的矮桌。
  • 19、柴灶1.指与炕相通的柴灶。既可烧饭,又可取暖。
  • 20、围子1.炕边的糊墙纸或护墙布等物,起装饰和保护作用。
  • 21、桌儿放在炕上使用的矮小桌子。
  • 22、糠籺1.亦作"糠核"。 2.指粗劣的食物。
  • 23、糠核1.见"糠籺"。
  • 24、糠糜1.指极粗恶的食物。

地炕的相关查询

地炕的意思解释、地炕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