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ǎi pú  ]
  • ㄅㄞˇ ㄆㄨˊ
  • DJ IWO

百濮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称西南少数民族。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称西南少数民族。

《左传·文公十六年》:“麇 人率百 濮 聚於 选,将伐 楚。”
杜预 注:“百 濮,夷也。”
孔颖达 疏:“濮夷 无君长揔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 濮 也。”
《逸周书·王会》:“正南, 甌邓、桂国、损子、产里 、百 濮、九菌。”
孔晁 注:“六者南蛮之别名。”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公神道碑》:“一鼓而擒四姓,三战而平百 濮。”

百濮(bai pu)同音词

  • 1、白脯[bái pú ]

    1.淡干肉。

  • 2、白铺[bái pū ]

    1.旧时打更人白天休息的铺屋。

  • 3、白蒲[bái pú ]

    1.白色的蒲苇。

  • 4、白朴[bái pǔ ]

    元代杂剧作家。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b02b州(今山西河曲)人。金末战乱,与家人失散,由元好问收养。1280年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剧作今知有十六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两种。有词集《天籁集》。

  • 5、摆扑[bǎi pū ]

    1.摆动扑打。

  • 6、摆铺[bǎi pū ]

    1.宋代各府县所设传递公文信息的驿站。 2.指传递公文信息的差役。

  • 7、摆谱[bǎi pǔ ]

    1.犹言摆老资格。 2.摆门面﹐表现富有。

  • 8、百谱[bǎi pǔ ]

    1.见"百家谱"。

百濮词语接龙

  • 1、1.古代西域国名。沙畹(EdouardChavannes)认为即巴克特里亚(Bactria),今之巴尔赫(Balkh)。蒲立本(E.Pulleyblank)考订为俗语(Pnakrit)形式Pu?kal?vati的对音,即今之Charsada。
  • 2、1.古卫地。指濮水之滨。春秋时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于世,男女亦多于此处幽会,故后用以指代侈靡淫乱的音乐﹑风俗的流行地。
  • 3、1.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旧史称之为"濮议"。后亦借指朝中的争议。
  • 4、1.竹名。
  • 5、上风1.春秋卫地崇尚豪侠刚武,濮水在卫,故后以"濮上风"代称尚武之风。
  • 6、阳市在河南省东北部,南临黄河,邻接山东省。1983年设市。人口4228万(1995年)。富产石油,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古迹有宋真宗回銮碑、明中心阁、戚城等。
  • 7、上桑间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 8、上之音濮上:春秋时卫地,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用以指靡靡之音。
  • 9、暴晒在强烈的阳光下久晒:烈日~ㄧ洗好的丝绸衣服不宜~。
  • 10、獛铅1.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名。
  • 11、荹攎1.收取乱草。
  • 12、脯糒1.干肉和干粮。
  • 13、脯燔1.干肉和烤肉。
  • 14、脯羹1.肉羹;肉汁。
  • 15、脯醢1.佐酒的菜肴。 2.古代酷刑。处斩之后剁肉成泥。
  • 16、脯酱1.肉酱。
  • 17、脯酒1.酒肉。
  • 18、脯脍1.犹脯醢。
  • 19、脯腊1.干肉。 2.引申为皮肉干枯。
  • 20、脯糗1.脯糒。
  • 21、脯肉1.泛指肉食。
  • 22、脯田1.枯干的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
  • 23、脯脡1.条状的干肉。
  • 24、脯饩1.干肉和生肉。

百濮的相关查询

百濮的意思解释、百濮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