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ì zhī  ]
  • ㄙˋ ㄓ
  • LH TD

四知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又《传赞》:“震畏四知。”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

引证解释

⒈  《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 昌邑,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 曰:‘暮夜无知者。’ 震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 愧而出。”
又《传赞》:“震 畏四知。”
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 《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旧唐书·良吏传下·李尚隐》:“有怀金以赠 尚隐 者, 尚隐 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
亦作“四知金”。 唐 杜甫 《风疾舟中奉呈湖南亲友》诗:“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清 赵翼 《入耳赃》诗:“四知金到虽麾去,已是人间入耳贜。”

国语辞典

⒈  东汉杨震任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夜间送十斤黄金予杨,谓深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接受王密馈赠。见。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隋书·卷四七·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四知(si zhi)同音词

  • 1、私支[sī zhī ]

    1.为个人而支出公家的款项。

  • 2、私知[sī zhī ]

    1.同"私智"。 2.个人的偏见。

  • 3、私殖[sī zhí ]

    1.个人所置之财利。

  • 4、私志[sī zhì ]

    1.私情。

  • 5、私制[sī zhì ]

    1.私人的礼法。

  • 6、私秩[sī zhì ]

    1.指古代官吏个人所得的俸禄。

  • 7、私智[sī zhì ]

    1.个人的智慧。常与公法相对﹐指偏私的识见。

  • 8、私置[sī zhì ]

    1.私自设置。

  • 9、四支[sì zhī ]

    1.四肢。

  • 10、四枝[sì zhī ]

    1.同"四肢"。

四知词语接龙

  • 1、1.赏识喜爱。
  • 2、1.一种陈述事由﹑传递通知的帖子。
  • 3、1.犹知己,好友。
  • 4、1.知道具体器物的构成。 2.赏识,器重。
  • 5、1.智慧技巧。 2.智谋巧诈。
  • 6、1.知趣。
  • 7、1."知识青年"的简称。
  • 8、1.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 2.特指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3.领情。
  • 9、1.《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名丘,作《春秋》,后世遂以"知丘"为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的典故。
  • 10、①识趣;知进退,不惹人讨厌:不知趣|他很知趣,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②领略情趣:小娘子也有时回敬几件知趣的东西。
  • 11、1.知道权衡轻重。 2.懂得权变。 3.犹掌权。
  • 12、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2.谓懂人事。 3.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
  • 13、1.才智聪明。
  • 14、1.赏识。
  • 15、1.知所省察或省悟。
  • 16、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 17、1.才智之士。
  • 18、1.通晓事理;懂事。 2.主管事务。 3.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民国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4.官名。明清时代的属官名。明清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5.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 19、1.才智方略。
  • 20、1.寺院中职事僧的一种职称。
  • 21、1.识大体。
  • 22、1.知州和通判的并称。
  • 23、1.犹知几。
  • 24、1.犹知道。

四知的相关查询

四知的意思解释、四知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