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ǐ fɑnɡ  ]
  • ㄅ一ˇ ㄈㄤ
  • XX YY
  • 名词

比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譬喻。把不易懂的事物用浅显易懂的话描述出来。

比方说吧,A代表1,B代表2,A+B 就是1+2
比方并非等同。

analogy;

⒉  用特殊的事物来说明一般的事物。

拿钓鱼作比方。

instance;

⒊  如果;假使。

比方你在现场,该怎么办。

if;

引证解释

⒈  比拟。

《荀子·强国》:“今君人者,辟称比方,则欲自竝乎 汤 武,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异於 桀 紂。”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準格。”
唐 张鷟 《游仙窟》:“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用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⒉  类似,相似。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诗》曰:‘ 文王 受命。’非圣不能受命。

《易》曰:‘ 汤 武 革命,顺乎天。’ 汤 武 与 文王 比方。”

⒊  比较,对照。

《三国志·魏志·国渊传》:“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后汉书·梁统传》:“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
南朝 宋 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尝共比方 班 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

⒋  顺乎其道。

《墨子·明鬼下》:“古者 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
孙诒让 间诂:“比方,犹言顺道也。”
《庄子·田子方》:“日出东方,而入於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⒌  犹譬如。举例说明时的发端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比方这一天公事回的多,或者上头问话多,那就不能不耽搁时候了。”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上海 有着各式各样的谋生方法,比方说,就是讨铜板吧,凭他这几根雪白的头发,一天三两千(文)是可以稳拿的!”

⒍  表示假如的意思。用于委婉其辞的场合。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比方说,晌午水暖了你再来洗,是不是更好一些?”

国语辞典

⒈  用比较浅显、具体的方式,说明难以了解的意念。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势力之所至,虽上帝亦不能违拗他。我说个比方给你听:『天上有好生之德,由冬而春,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上天好生的力量已用足了。』」

比如 譬如 例如

⒉  假如。用于有话要说而故意吞吐其词时。

如:「他的书法写得真好,比方向他要副对联,他该不会拒绝吧!」

英语翻译

analogy, instance, for instance

德语翻译

exemple

比方(bi fang)同音词

  • 1、必方[bì fānɡ ]

    1.神名。

  • 2、闭房[bì fánɡ ]

    1.停止房事。

  • 3、毕方[bì fānɡ ]

    1.传说中的怪鸟。出现则常有火灾。 2.神名。 3.木精。

  • 4、敝房[bì fánɡ ]

    1.谦称自己的妻子。

  • 5、璧房[bì fánɡ ]

    1.以璧玉装饰的房屋。泛指华美的房屋。

  • 6、襞方[bì fānɡ ]

    1.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 7、鷝鴋[bì fǎnɡ ]

    1.鸟名。 2.神名。水泽神。

  • 8、比仿[bǐ fǎnɡ ]

    1.比拟。 2.谓用手势比画摹仿。

  • 9、弊方[bì fānɡ ]

    1.犹旧书。方﹐书板。

  • 10、碧芳[bì fānɡ ]

    1.指绿叶。 2.比喻青春﹑韶光。

比方词语接龙

  • 1、1.妨碍。
  • 2、1.指公文;文书。
  • 3、清代散文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进士。曾因戴名世案下狱,后官至礼部侍郎。桐城派创始者,讲究义法,注重雅洁。《狱中杂记》等篇较有名。有《方苞集》。
  • 4、1.方形的银块。
  • 5、1.指记载医方的书。
  • 6、1.比较;匹比。
  • 7、1.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 8、1.战国楚货币的一种。
  • 9、1.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
  • 10、便①便利:大开~之门ㄧ北京市的交通很~ㄧ把~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②使便利;给予便利:~群众。 ③适宜:这儿说话不~。 ④婉辞,指有富裕的钱:手头儿不~。 ⑤婉辞,指大小便:车停一会儿,大家可以~~。
  • 11、1.四方之外﹐指极远之地。
  • 12、1.始别﹐方才分别。 2.犹言各个地方。
  • 13、1.石龙刍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石龙刍》。
  • 14、1.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 15、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踱~ㄧ迈~。
  • 16、1.犹州郡。
  • 17、①不久以前;刚才:~的情形,他都知道了。 ②副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跟‘才’相同而语气稍重:等到天黑,他~回来。
  • 18、截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木材。也叫方子。
  • 19、1.亦作"方才"。 2.刚才。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3.副词。跟"才"相似﹐但语气稍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
  • 20、1.即方色。
  • 21、1.方正的操守。
  • 22、1.方形的银块。
  • 23、1.简牍;典籍。
  • 24、①办法;策略:谋求对付的方策。 ②同“方册”。典籍。

比方的相关查询

比方的意思解释、比方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