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ī wú  ]
  • ㄓ ㄨˊ
  • PP FQ

之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之字与无字。

⒉  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引证解释

⒈  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⒉  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国语辞典

⒈  之字与无字,指极浅易的字。参见「不识之无」条。

《聊斋志异·卷八·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之无(zhi wu)同音词

  • 1、职务[zhí wù ]

    1.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

  • 2、枝梧[zhī wú ]

    1.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为对抗,抵挡。 2.支撑,支持。 3.犹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 3、枝捂[zhī wǔ ]

    说话含混躲闪:一味枝捂|枝捂其词。

  • 4、殖物[zhí wù ]

    1.犹物产。

  • 5、植物[zhí wù ]

    生物的一大类。绝大多数有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用无机物制造有机养料。分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等)和高等植物(包括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已知约四十万种。

  • 6、指物[zhǐ wù ]

    1.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所提出的命题。指,指事物的抽象概念;物,指具体事物。 2.指明事物。

  • 7、滞务[zhì wù ]

    1.积压的事务。

  • 8、知务[zhī wù ]

    1.懂得实际事务。

  • 9、制物[zhì wù ]

    1.处理事务。

  • 10、支吾[zhī wú ]

    ①用话应付搪塞;说话含混闪躲:支吾其词|言语支吾|这分明是支吾的话。 ②支撑;支持住不倒下: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她支吾着回到家里,就躺倒了。 ③应付;对付:不必分付,自有道理支吾|若非君瑞,以书相救,怎地支吾?

之无词语接龙

  • 1、1.没有知觉。 2.指失去知觉。 3.没有知识,不明事理。 4.指不明事理的人。 5.无人知晓。 6.犹言没有匹配。
  • 2、1.没有车辙。引申为没有痕迹。形容义理抽象。
  • 3、1.亦作"无眹"。 2.没有迹象或先兆。
  • 4、1.见"无朕"。
  • 5、1.没有证明;没有实据。 2.没有征兆或迹象。
  • 6、1.谓没有正确的。 2.无人评正是非。
  • 7、1.治政无方,没有政绩。
  • 8、1.不建造。 2.不起身。
  • 9、1.亦作"无愆"。 2.没有过失。 3.没有丧失。 4.没有超过。
  • 10、1.没有美的仪容。 2.指不设供人敬奉的偶像。
  • 11、1.没有婚姻介绍人。 2.没有引荐的人。比喻进身无路。
  • 12、1.不睡;不能入睡。
  • 13、1.没有门户;没有门路。
  • 14、1.没有忧烦。
  • 15、①没有或不知道名称、名字:无名高地|无名英雄|无名氏。 ②不出名;没有名声:无名小卒|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③不追求名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④没有名义和正当的理由:师出无名。
  • 16、1.目不见。 2.梵语avidy?的意译。谓痴愚无智慧。 3.指无明火。
  • 17、1.佛教语。谓无生无灭。 2.谓没有好的命运。
  • 18、1.见"无适无莫"。 2.虚无寂寞。
  • 19、1.指气色不晦暗。 2.指不得用墨之法。
  • 20、1.没有计策。
  • 21、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2.犹无为,无常。
  • 22、1.没有留传;没有传播。
  • 23、1.不相混杂。 2.没有误差。
  • 24、1.没有毛病,没有缺点。 2.不挑剔毛病。 3.木名。

之无的相关查询

之无的意思解释、之无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