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ǐ kē  ]
  • 一ˇ ㄎㄜ
  • NNL TUFH

乙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辽诗话·杨晳》:“﹝杨晰﹞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明清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 汉 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

《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
唐 宋 后进士皆有甲乙科。 《新唐书·韩休传》:“休 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 赵冬曦 并中乙科,擢左补闕。”
《文献通考·选举一》:“自 武德 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
清 周春 《辽诗话·杨晳》:“﹝ 杨晳 ﹞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
明 清 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乙科(yi ke)同音词

  • 1、异客[yì kè ]

    1.外宾;外客。 2.作客他乡的人。 3.形状古怪的客人。

  • 2、一窠[yì kē ]

    1.犹一丛。 2.一棵。 3.一个巢。 4.犹一方。

  • 3、一克[yí kè ]

    1.蒙语"大"的音译。 2.表数量。公制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藏语用于容量和地积: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 4、一刻[yí kè ]

    1.表示时间。古以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至清初定为九十六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为十五分钟。 2.指短暂的时间,犹片刻。

  • 5、移窠[yí kē ]

    1.谓婴儿生满一月后﹐移乳母处。

  • 6、移刻[yí kè ]

    1.一会儿。谓时间短暂。

  • 7、颐颏[yí kē ]

    1.腮颊。

  • 8、逸客[yì kè ]

    1.超逸高雅的客人。

  • 9、遗刻[yí kè ]

    1.指前朝遗下的刻本。

  • 10、溢课[yì kè ]

    1.外加赋税。

乙科词语接龙

  • 1、1.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于砍除桑树繁枝。
  • 2、1.指关于征发赋役的规章。
  • 3、1.科举制度中﹐府州县举荐人才进入国子监习业﹐谓之"科贡"。后亦泛指科举。 2.指贡生。
  • 4、1.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 5、科学幻想:~小说。
  • 6、1.谓差役派遣。
  • 7、戏曲术语。“插科打诨”的省称。“科”指滑稽动作,“诨”指滑稽语言,科诨即剧中的喜剧性穿插。
  • 8、1.科第。
  • 9、1.征集。
  • 10、1.指登科录之类。 2.指明清时代六科给事中官署中的簿册档案。
  • 11、1.估量;计算。
  • 12、科学技术:高~ㄧ~资料 ㄧ~工作者。
  • 13、1.犹科头。
  • 14、汉唐两代考选官吏后备人员分甲、乙等科,后来因称科举为科甲:~出身(清代称考上进士、举人的人为科甲出身)。
  • 15、1.光秃貌。
  • 16、1.法网。
  • 17、1.法令条文。
  • 18、1.犹查问。
  • 19、1.露头跣足。
  • 20、1.指限制性的法令。
  • 21、1.犹稽核。
  • 22、1.判处刑罚。
  • 23、1.执行刑罚。
  • 24、1.见"科需"。

乙科的相关查询

乙科的意思解释、乙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