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ǐ chǔ  ]
  • 一ˇ ㄔㄨˇ
  • WDS STFH

倚杵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

《初学记》卷一引《河图挺佐辅》:“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风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隆隆,曾莫知其始终。”
《古微书》卷十六引《易筮类谋》:“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昼奔,蜺夜闇无光。上无乾,下无常,天地昧昧履践冰。民衣雾,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
原注:“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王国维 《游仙》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倚杵(yi chu)同音词

  • 1、逸出[yì chū ]

    1.超出;超越。

  • 2、逸处[yì chù ]

    1.犹隐居。 2.犹安居。

  • 3、臆出[yì chū ]

    1.主观所出。

  • 4、益刍[yì chú ]

    1.给牛马牲口加草料。

  • 5、益处[yì chu ]

    1.犹好处。

  • 6、一出[yì chū ]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 3.完全出于。 4.一番。 5.犹一套。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

  • 7、一初[yì chū ]

    1.开始;起初。

  • 8、异出[yì chū ]

    1.怪异的表现。 2.指同父异母所生。

  • 9、异处[yì chù ]

    1.在不同地方。

  • 10、议处[yì chù ]

    1.谓议定其罪给予处分。 2.计议处理。

倚杵词语接龙

  • 1、1.舂谷杵头上粘着的糠末。可入药。
  • 2、1.以杵捣物声。捣衣声。 2.以杵捣物声。夯土声。
  • 3、1.即杵。舂捣用的棒槌。
  • 4、1.筑土,夯土。
  • 5、也称“杵乐”。高山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台湾省日月潭高山族地区。舞者均为女子,三五成群,环绕臼石,双手持一根一人高长杵,上下有节奏地撞击,作舂米状,随之边歌边舞,表现出劳动生活的愉悦。
  • 6、1.捣药。
  • 7、1.临时用来拄着地面支撑轿子的木棍。2. [方]∶旧式手杖(多为老年人用)。
  • 8、1.捣衣的槌棒与垫石。
  • 9、1.棍棒。
  • 10、1.用杵舂捣。
  • 11、1.触犯,冒犯。
  • 12、1.夯歌;打夯号子。
  • 13、1.木通科植物木通的果实,因其形似杵,故称。俗称野木瓜。中医以未成熟果实入药,称八月札。
  • 14、1.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2.以杵捣臼。 3.指春秋晋人公孙杵臼。晋景公佞臣屠岸贾残杀世卿赵氏全家,灭其族,复大索赵氏遗腹孤儿。赵氏门客公孙杵臼舍出生命保全了赵氏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4.借指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
  • 15、搏石1.捣衣石。
  • 16、臼交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 17、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 18、1.舂谷杵头上粘着的糠末。可入药。
  • 19、1.以杵捣物声。捣衣声。 2.以杵捣物声。夯土声。
  • 20、1.即杵。舂捣用的棒槌。
  • 21、1.筑土,夯土。
  • 22、也称“杵乐”。高山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台湾省日月潭高山族地区。舞者均为女子,三五成群,环绕臼石,双手持一根一人高长杵,上下有节奏地撞击,作舂米状,随之边歌边舞,表现出劳动生活的愉悦。
  • 23、1.捣药。
  • 24、1.临时用来拄着地面支撑轿子的木棍。2. [方]∶旧式手杖(多为老年人用)。

倚杵的相关查询

倚杵的意思解释、倚杵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