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ài shǒu  ]
  • ㄅㄞˋ ㄕㄡˇ
  • RDFH RT

拜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郭沫若《雷电颂》

kowtow; worship on bended knees;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拜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

《书·太甲中》:“伊尹 拜手稽首。”
孔 传:“拜手,首至手。”
《汉书·郊祀志下》:“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唐 王维 《送陆员外》诗:“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
唐 李白 《比干碑》:“天宝 十祀,余尉於 卫,拜首祠堂,魄感精动。”
一本作“拜手”。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拜首,谓以头至手,即(《周礼》)第三空首拜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拜稽首》:“古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则为长跪。首至手则为拜手,手至地则为拜,首至地则为稽首,此礼之等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拜手(bai shou)同音词

  • 1、白兽[bái shòu ]

    1.即白虎。西方七宿。

  • 2、百兽[bǎi shòu ]

    1.众兽。

  • 3、白手[bái shǒu ]

    1.徒手;空手。

  • 4、白首[bái shǒu ]

    1.犹白发。表示年老。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 5、摆手[bǎi shǒu ]

    1.挥手。 2.摇手。 3.放手。

  • 6、拜首[bài shǒu ]

    1.见"拜手"。

  • 7、拜寿[bài shòu ]

    祝贺寿辰。

  • 8、拜受[bài shòu ]

    1.古代的一种礼仪。谓主人敬酒时,宾客出席于西阶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 2.拜而受之。常用作接受人赠予或指教的敬词。

拜手词语接龙

  • 1、1.手铐。
  • 2、1.手掌的中心部分。 2.比喻所控制的范围。
  • 3、1.亲手施行。 2.以手据地而行。
  • 4、1.办事的程序。
  • 5、1.生在手掌的癣。病原体是一种霉菌,症状是手心出现红斑,刺痒,脱皮,严重时发生糜烂。中医叫"鹅掌风"。
  • 6、1.亲笔来信问讯。
  • 7、1.比喻本领才识。 2.指伎俩。 3.犹眼界,眼光。
  • 8、1.喻心有所动,跃跃欲试。
  • 9、1.手工技能。亦指其他技艺。
  • 10、指用手或其他器具刺激性器官,借以达到性满足的行为。常见于青春期男女。一般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不必因有手淫行为而自卑自责,以致神经衰弱。但应避免手淫过度,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其他正当文体活动中去。
  • 11、1.手的痕迹。 2.契券﹑供词及其他文书上所按的指纹。 3.佛教语。密宗修持以"三密相应"为主,"手印"谓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 4.手工印刷。
  • 12、聋哑人传递思想的方法。分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指用手指作出代表有声语言的字母,并按语言的顺序和规则连续打出的语言。手势语指以约定俗成的手势(或辅以表情)模拟形象,构成一定的意义的语言。
  • 13、上级对下级亲笔所写的指令:接奉手谕|连下手谕。
  • 14、先人手汗沾润。因借指先人的遗物:父亲去世,手泽所遗无几。
  • 15、<⒁>手包(多指女用的)。
  • 16、1.古时跪拜礼的一种。两手先到地,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
  • 17、1.亦作"手版"。即笏。古时大臣朝见时,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 2.亦作"手版"。手本的别名。 3.手掌。 4.即戒尺。打手心的板子。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
  • 18、1.见"手板"。
  • 19、1.亦作"手牓"。 2.手写的用来张贴的文告。
  • 20、1.见"手榜"。
  • 21、(~儿)手提的较小的包儿,多用皮革制成。
  • 22、1.手掌的反面。
  • 23、1.诉状。 2.公文。 3.明清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 24、①亲笔的字画等:这本诗稿是家父的手笔。 ②指写作或作品:手笔敏捷|大手笔。

拜手的相关查询

拜手的意思解释、拜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