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ǔ zhì  ]
  • ㄨˇ ㄓˋ
  • GG LFFY

五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又称五畤原,在今陕西·凤翔县南。

引证解释

⒈  又称 五畤原,在今 陕西 凤翔县 南。 秦 汉 时祭祀天帝的处所。

《史记·孝武本纪》:“上初至 雍,郊见五畤。”
张守节 正义:“先是 文公 作 鄜畤,祭 白帝 ; 秦宣公 作 密畤,祭 青帝 ; 秦灵公 作 吴阳上畤、下畤 、祭 赤帝、黄帝 ; 汉高祖 作 北畤,祭 黑帝 ;是五畤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成帝 建始 二年,罢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长安 南郊。”

五畤(wu zhi)同音词

  • 1、无知[wú zhī ]

    1.没有知觉。 2.指失去知觉。 3.没有知识,不明事理。 4.指不明事理的人。 5.无人知晓。 6.犹言没有匹配。

  • 2、无置[wú zhì ]

    1.不要放置。 2.谓无以置身,惶悚不安。 3.犹言不予处理。

  • 3、物直[wù zhí ]

    1.亦作"物值"。 2.物品的价值。

  • 4、物值[wù zhí ]

    1.见"物直"。

  • 5、物质[wù zhì ]

    ①哲学上指不依赖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区别于各种实存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原子、气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就是无限的始终运动的物质总体。物质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构造则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②指生活资料、金钱等。

  • 6、五芝[wǔ zhī ]

    1.五种灵芝。

  • 7、五知[wǔ zhī ]

    1.谓五种修身克己之道。

  • 8、五殖[wǔ zhí ]

    1.湿时粘结成粗块,干时龟裂而坚硬的下等粘土。殖,通"埴",粘土。

  • 9、五指[wú zhǐ ]

    1.五个手指。 2.五个脚指。

  • 10、五至[wǔ zhì ]

    1.谓志﹑诗﹑礼﹑乐﹑哀达到的最高境界。 2.五种标准。

五畤词语接龙

  • 1、1.畦畤。泛指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所。
  • 2、茝若1.汉宫殿名。在未央宫内。 2.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
  • 3、茝药1.即白芷。
  • 4、捗攎1.收乱草。
  • 5、捗摅1.收敛。
  • 6、絺葛1.葛布。
  • 7、絺褐1.麻布短衣。
  • 8、絺绘1.见"絺句绘章"。
  • 9、絺巾1.细葛布巾。
  • 10、絺纩1.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
  • 11、絺冕1.古代贵族用的有绣饰的礼帽。
  • 12、絺裘1.指夏衣与冬衣。
  • 13、絺素1.细白葛布。
  • 14、絺索1.纷乱貌。
  • 15、絺绤1.亦作"絺?"。 2.葛布的统称。葛之细者曰絺,粗者曰绤。引申为葛服。
  • 16、絺绣1.古代贵族礼服上的刺绣。引申为辞采,文采。
  • 17、絺衣1.细葛布衣。
  • 18、絺纻1.麻织物;细葛布。
  • 19、臷国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名。
  • 20、樲棘1.果木名。即酸枣。《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赵岐注:"樲棘,小棘,所谓酸枣也。"一说"樲"是酸枣,"棘"为荆棘。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樲棘》。
  • 21、楖人1.制作木器的工匠。《周礼.考工记》有《楖人》。
  • 22、楖枥1.见"楖栗"。
  • 23、楖栗1.亦作"楖枥"。 2.木名。可为杖。后借为手杖﹑禅杖的代称。
  • 24、呮查1.象声词。

五畤的相关查询

五畤的意思解释、五畤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