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ēnɡ shēnɡ  ]
  • ㄓㄥ ㄕㄥ
  • TGH FNR

征声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访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引证解释

⒈  谓访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南朝 宋 鲍照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选色遍 齐 代,徵声帀 卭 越。”
钱仲联 补注:“徵,取也。”
唐 沉佺期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诗:“选客虚前馆,徵声徧后堂。”

⒉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

《管子·幼官》:“味咸味,听徵声。”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闻徵声,莫不喜养好施者。”

征声(zheng sheng)同音词

  • 1、正生[zhènɡ shēnɡ ]

    1.常性,人的自然习性。 2.传统戏曲脚色名。在剧中扮演男主角。

  • 2、正声[zhènɡ shēnɡ ]

    1.纯正的乐声。 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 3.正风。雅正的诗篇。

  • 3、征圣[zhēnɡ shènɡ ]

    1.谓验证于前圣的遗教。

  • 4、争胜[zhēnɡ shènɡ ]

    1.竞争胜负。

  • 5、证圣[zhènɡ shènɡ ]

    1.佛教语。谓证入圣果。

  • 6、郑生[zhènɡ shēnɡ ]

    1.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后世词曲中简称郑交甫为郑生。

  • 7、郑声[zhènɡ shēnɡ ]

    1.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 2.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 8、政声[zhènɡ shēnɡ ]

    1.官吏的政治声誉。

征声词语接龙

  • 1、1.嗓音。
  • 2、①说话时的声音语气和表情气色:不动声色|声色俱厉。 ②歌舞美女:不近声色|去声色,禁嗜欲。
  • 3、1.指奢华的风尚。
  • 4、1.乐歌。
  • 5、飞机作超声速飞行时产生的强压力波,传到地面后形成如同雷鸣的爆炸声。与飞行的速度、高度和航线,气象条件,接近地面的湍流等因素有关。声爆出现时间短暂,对地面的影响在户外一般不大,对室内压强变化虽小,但经过多次反射形成共鸣,持续时间较长,影响颇大。在城市上空,低于10千米高度常禁止作超声速飞行。
  • 6、1.音调相谐。
  • 7、公开辩白解释:再三声辩|没人听你声辩。
  • 8、1.宣布出兵。 2.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
  • 9、1.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南朝梁沈约等﹐至唐乃有此称。唐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 10、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是传递声能的形式。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声波有纵波也有横波。按振动频率高低,有超声波、可听声波和次声波。
  • 11、音乐术语。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等。
  • 12、1.犹舆论。
  • 13、1.指文章的风采。 2.犹声誉。
  • 14、1.谓声音不正常。
  • 15、1.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
  • 16、1.佛教语。六尘之一。 2.指世俗的音乐或娱乐等活动。 3.指名声。
  • 17、1.名声;声誉。 2.声言;公开表示。
  • 18、1.《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原指声音与气味。后以"声臭"喻名声或形迹。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铭之戒之,以永声臭。"宋储泳《祛疑说.鬼神之理》:"夫鬼神者,本无形迹之可见,声臭之可求,谓之有则不可。"一说,声,通"馨"。声臭,为馨臭。
  • 19、1.指传闻之事。
  • 20、由专设的电话提供的各类信息咨询业务:~台|求职者可拨打~电话查询有关事宜。
  • 21、1.声场中某一时刻某一点上的实际压力与该点上平均压力的差值。
  • 22、1.声称﹐扬言;声张。
  • 23、1.亦作"声焰"。 2.声威气焰。
  • 24、1.声张宣扬。

征声的相关查询

征声的意思解释、征声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