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à mín  ]
  • ㄅㄚˋ ㄇ一ㄣˊ
  • LFC N

罢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

⒉  疲困之民。

⒊  谓使民疲劳。

引证解释

⒈  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

《周礼·秋官·司圜》:“掌收教罢民。”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也。”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
郑玄 注:“民不愍作劳,有似於罢。”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一:“老去头衔更何有,从今祇合号罢民。”

⒉  疲困之民。

《吕氏春秋·适威》:“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⒊  谓使民疲劳。

《左传·昭公四年》:“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
《晏子春秋·杂上十七》:“年充众和而伐之,臣恐罢民弊兵,不成君之意。”

罢民(ba min)同音词

  • 1、八闽[bā mǐn ]

    1.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宋时始分为八个府﹑州﹑军﹐元代分为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代改八路为八府﹐清仍之﹐因有八闽之称。

罢民词语接龙

  • 1、1.民间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间。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6.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 2、①人民大众的生活:民生在勤|国计民生。 ②民众:民生以德义为本。
  • 3、1.民众的声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 4、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 2.民众的师表。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
  • 5、1.犹农时。
  • 6、1.人民的食粮。
  • 7、1.民众的历史。
  • 8、1.犹国政。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3.指力役之事。 4.指农事。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6.有关民法的。
  • 9、1.民家;民家房屋。
  • 10、1.人民缴纳赋税。
  • 11、1.庶民﹐百姓。
  • 12、1.指人口数字。
  • 13、1.犹民意。
  • 14、1.民众的诉讼事宜。
  • 15、民情风俗:陈民俗之急|民俗渐变。
  • 16、1.犹民间。
  • 17、1.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18、1.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与官田对称。
  • 19、1.民众的听闻。 2.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3.民众听从。
  • 20、1. 民事法庭的简称。
  • 21、1.民夫。
  • 22、1.民间组织的自卫武装。后多指旧社会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地方武装。
  • 23、1.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 24、1.民众之王。 2.清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

罢民的相关查询

罢民的意思解释、罢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