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é jiǎo  ]
  • ㄕㄜˊ ㄐ一ㄠˇ
  • TDD RTDJ

舌挢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舌头举起。形容惊异的样子。

引证解释

⒈  舌头举起。形容惊异的样子。

梁启超 《新历史·论纪年》:“昔 上海 强学会之初开也,大书 孔子 卒后二千四百七十三年。当时会中一二俗士闻之,舌撟汗下色变。”

舌挢(she jiao)同音词

  • 1、社交[shè jiāo ]

    1.谓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应酬。

  • 2、社教[shè jiào ]

    1.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简称。

  • 3、射蛟[shè jiāo ]

    1.指汉武帝射获江蛟事。《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九:"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后诗文中作为颂扬帝王勇武的典故。

  • 4、蛇蛟[shé jiāo ]

    1.蛇与蛟。

  • 5、蛇角[shé jiǎo ]

    1.即骨咄犀。名贵物品。可入药﹐亦可用作刀柄等。

  • 6、设教[shè jiāo ]

    1.实施教化。 2.指办学。

  • 7、设醮[shè jiào ]

    1.道士设立道场祈福消灾。

舌挢词语接龙

  • 1、1.拾取。
  • 2、1.假托皇帝的命令发兵。
  • 3、1.强行纠正。《荀子.臣道》:"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杨倞注:"挢,谓屈其性也;拂,违也。挢拂则身见害,使君有杀贤之名﹐故不为也。"一说,为矫枉弼正。王先谦集解引卢文弨曰:"拂,读为'弼'。"
  • 4、1.出众貌。
  • 5、1.谓敲诈勒索。《汉书.武帝纪》:"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何纷然其扰也!"颜师古注引韦昭曰:"凡称诈为矫,强取曰虔。"一说为挠扰。参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四》。 2.谓倔强任性。
  • 6、1.刚强貌。 2.翘起貌。
  • 7、1.用火烤烘﹐使曲者变直。
  • 8、1.选取。
  • 9、1.舌翘起不能出声。形容畏葸难言或惊讶的样子。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舌挢然而不下。"
  • 10、1.矫首﹐举头。
  • 11、1.欺诈。
  • 12、1.伸引手足。谓按摩。用以养生﹑治病。
  • 13、1.矫制。谓假托皇帝的命令。
  • 14、抂过正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 15、揉造作矫揉造作。指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 16、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 17、骄假1.骄傲虚伪。
  • 18、骄坚1.犹言高深厚实。
  • 19、骄謇1.见"骄蹇"。
  • 20、骄蹇1.亦作"骄謇"。 2.傲慢,不顺从。
  • 21、骄僭1.骄横僭越。
  • 22、骄将1.骄横跋扈的将帅。
  • 23、骄骄1.草盛且高貌。 2.骄纵貌。
  • 24、骄节1.指骄傲的性格和表现。

舌挢的相关查询

舌挢的意思解释、舌挢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