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ān hé  ]
  • ㄢ ㄏㄜˊ
  • PV T

安和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安定和平;安定和睦。

⒉  安详平和。

⒊  平安,安好。

⒋  犹晴和,温和。

引证解释

⒈  安定和平;安定和睦。

《晏子春秋·问上三》:“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韩诗外传》卷五:“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
《北齐书·魏收传》:“自 魏、梁 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寧静,此率土安和。’”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时法则。”
《元典章·礼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门》:“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

⒉  安详平和。

《汉书·杜延年传》:“延年 为人安和,备於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
《南史·王僧辩传》:“母姓 魏氏,性甚安和,善於绥接,家门内外莫不怀之。”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介甫 词完气健,饶有远势;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

⒊  平安,安好。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之十:“今日 钱主簿 来领书,知尊候安和。”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思虑清静,步履轻健,寝寐安和。”

⒋  犹晴和,温和。

《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气安和,芝草常生。”

国语辞典

⒈  安定平和。

《书经·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唐·孔颖达·正义:「司徒主国教化,布五常之教,以安和天下众民。」
唐·元结〈夏侯岳州表〉:「公能请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悦,为当时法则。」

纷扰

⒉  安好、平安。

唐·韩愈〈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安和(an he)同音词

  • 1、暗合[àn hé ]

    1.未经商讨而意思契合。

  • 2、暗河[àn hé ]

    1.地下河。

  • 3、闇合[àn hé ]

    1.谓不谋而合。

  • 4、按喝[àn hē ]

    1.行院内人插话,让喝采声停下来。

  • 5、按劾[àn hé ]

    1.考查核验;查验弹劾。

  • 6、按核[àn hé ]

    1.亦作"按核"。 2.查核。

安和词语接龙

  • 1、1.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 2.犹德义。
  • 2、交战双方关于恢复和平的谈判。
  • 3、1.和悦。
  • 4、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近人丨性情~。
  • 5、1.平和之音;和谐之音。 2.音乐术语。同时发响的若干个音。
  • 6、1.犹和鸣。
  • 7、1.指车铃之声相应。 2.和气感应。
  • 8、1.温和雍容。 2.犹和谐。 3.古代撤膳时所奏的和谐的音乐。
  • 9、1.谓百姓和谐而财用丰足。
  • 10、1.和睦友爱。
  • 11、1.旧指以种种诱惑方法使未满二十岁之男女或有配偶之人脱离监护人或家庭。参阅《清律.刑律.贼盗》。
  • 12、1.犹和悦。和颜悦色,心情舒畅。
  • 13、1.犹细雨。与骤雨相对。
  • 14、1.日本语。
  • 15、1.卞和之玉。喻稀世之宝。 2.卞和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 16、1.指和谐的境界。
  • 17、1.温和宽宏。
  • 18、1.犹安乐。 2.安康;安适。
  • 19、1.和暖,气候温和。
  • 20、交战双方订立的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关系的条约。
  • 21、和蔼愉悦:神情~。
  • 22、①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气力穷于和韵。 ②(hè-)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大致有三种方式:(1)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3)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 23、1.混杂;掺杂。
  • 24、1.仁德,恩泽。 2.指和润的雨露。 3.温暖湿润。

安和的相关查询

安和的意思解释、安和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