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í bīnɡ  ]
  • 一ˊ ㄅ一ㄥ
  • XTD RW

疑兵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而布置的军队。

troops deployed to mislead the enemy;

引证解释

⒈  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战国策·秦策三》:“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 韩 阵,专军并鋭,触 魏 之不意。”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 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 临晋,而伏兵从 夏阳 以木罌缻渡军,袭 安邑。”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益张旍旗,以疑敌者。”
《晋书·吕光载记》:“龟兹王 帛纯 距 光,光 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贼若来时,陈兵於甬道外,内虚立旌旗,以为疑兵。”

国语辞典

⒈  虚设兵阵,造成假象,以迷惑敌人。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即下令于各门燃火,虚张旗号,设为疑兵,连夜撤围南去。」

英语翻译

troops deployed to mislead the enemy

疑兵(yi bing)同音词

  • 1、逸病[yì bìnɡ ]

    1.犹懒病。症状为没精打采,懒洋洋的样子。

  • 2、癔病[yì bìnɡ ]

    1.神经官能症之一。也称歇斯底里(hysteria)。多由精神受重大刺激引起。发作时大叫大闹﹐哭笑无常﹐言语错乱﹐或有痉挛﹑麻痹﹑失明﹑失语等现象。参见"歇斯底里"。

  • 3、醳兵[yì bīnɡ ]

    1.赏赐酒食,犒劳士兵。

  • 4、益兵[yì bīnɡ ]

    1.增加兵力;增援。

  • 5、议兵[yì bīnɡ ]

    1.讨论治军用兵。

  • 6、议柄[yì bǐnɡ ]

    1.谓干扰朝廷选用人才之权。柄﹐指选士用人之权。

  • 7、衣禀[yī bǐnɡ ]

    1.亦作"衣廪"。 2.指朝廷或官府所赐给的衣服粮食。亦泛指生活供给。

  • 8、异禀[yì bǐnɡ ]

    1.非凡的天资。

  • 9、疑冰[yí bīnɡ ]

    1.《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谓夏生秋死之虫不知冰为何物。后遂以"疑冰"喻浅薄无知而自以为是。

  • 10、疑病[yí bìnɡ ]

    1.多疑的心理状态。

疑兵词语接龙

  • 1、1.兵器。 2.借指战事。
  • 2、1.犹兵端。
  • 3、1.指用兵作战的方式方法。
  • 4、1.战乱的祸患。
  • 5、1.谓兵士整装待发。
  • 6、1.犹兵权。 2.用兵的要术。
  • 7、①指战争:兵役连年。 ②公民为国家履行军事义务。通常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 8、1.指用兵布阵。
  • 9、1.用兵的奥义。
  • 10、1.军队居住的营房。
  • 11、1.清代称临时招募的兵卒为勇﹐因以"兵勇"泛指兵卒。
  • 12、1.部队士兵的总称。
  • 13、1.士兵的来源。
  • 14、1.士兵运动的简称﹐指策动敌军士兵起义等革命活动。
  • 15、1.战争的灾害。
  • 16、1.军队哗变。
  • 17、1.犹战争;作战。
  • 18、1.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
  • 19、1.见"兵杖"。
  • 20、1.亦作"兵仗"。 2.兵器。 3.特指棍棒一类兵器。 4.借指执兵杖的人。
  • 21、1.见"兵陈"。
  • 22、1.统辖一方的军府。
  • 23、1.以兵争战。
  • 24、1.管理军队和用兵的事务。

疑兵的相关查询

疑兵的意思解释、疑兵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