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í jǐnɡ  ]
  • ㄕˊ ㄐ一ㄥˇ
  • PU JYI

实景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拍摄电影中指作为背景的实地的景物(区别于“布景”)

拍摄实景。

outdoor scene;

引证解释

⒈  实际景物。

夏曾佑 《小说原理》:“黄二姐 传中,必时时插入点烟灯、吃水烟、叫管家等事,其法是将实景点入,则议论均成画意矣。”
《诗刊》1978年第1期:“从这个单一的时间和地点出发,从描写这个时间的 井冈山 的实景出发,回忆过去,展望未来,都是生动的具体的形象。”

国语辞典

⒈  实地景象。

如:「工地实景」。

⒉  影片拍摄中以真实具体的景物组成镜头画面。实景的运用,可增强影片的亲切感、真实感。

如:「乡土写实的影片都采实景拍摄为主。」

实景(shi jing)同音词

  • 1、施敬[shī jìnɡ ]

    1.谓施行庄敬之教。

  • 2、驶景[shǐ jǐnɡ ]

    1.迅速流逝的时光。

  • 3、实境[shí jìnɡ ]

    1.古典诗歌理论术语。真切实在的境界。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细写风物都可谓之实境。

  • 4、识荆[shí jīnɡ ]

    语出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指韩朝宗,当时为荆州长史,很受时人景慕。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敬辞。

  • 5、诗经[shī jīnɡ ]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称《诗》,因被列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古代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有不少反映贵族生活和揭露政治黑暗之作。《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为统治者祭祀用的颂歌。诗的产生大致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编定于春秋。形式以四字句(四言)为主,多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反覆咏唱的方法。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6、诗景[shī jǐnɡ ]

    1.富有诗意的景色﹐优美的景色。

  • 7、诗境[shī jìnɡ ]

    1.诗的境界﹔诗的意境。

  • 8、示儆[shì jǐnɡ ]

    1.显示儆戒。

  • 9、示警[shì jǐnɡ ]

    1.以某种动作或信号,对人发出警告或使人注意。

  • 10、石经[shí jīnɡ ]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汉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

实景词语接龙

  • 1、1.吉祥的征兆。
  • 2、景致:~迷人ㄧ日出的时候~特别美丽。
  • 3、在北京市区中部、故宫之北。明永乐年间由开挖故宫护城河的泥土堆积而成。为明、清两代皇家花园。山有五峰,中峰最高。五峰各建一亭,中为万春亭,东为周赏亭、观妙亭,西为富览亭、辑芳亭。山上林木苍翠,园景优美。建国后辟为公园。
  • 4、摄影用语,指用摄影机拍摄某景物时,可保持该景物前后的其他景物成像清晰的范围,使用小光圈、短焦距和适当地利用暗影,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景深 。
  • 5、1.优美的景色。亦谓景色优美。
  • 6、1.仰慕而以为法式。
  • 7、1.犹天运。
  • 8、1.盛美;盛明。
  • 9、宿1.列星。
  • 10、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公元1450-1456)。
  • 11、1.萤火虫的别名。 2.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椭圆形,白绿色;花白色带红,供观赏。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景天》。
  • 12、1.犹附和。
  • 13、1.指幻觉中的境界﹑现象。
  • 14、1.崇高的声望。 2.仰慕。
  • 15、1.日与星。
  • 16、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山川秀丽,~宜人。
  • 17、1.犹影从。
  • 18、1.黄昏;天黑。
  • 19、西1.太阳西斜。
  • 20、1.见"景响"。
  • 21、1.犹景象。
  • 22、1.大的祥瑞。 2.景象,情状。
  • 23、1.亦作"景向"。亦作"景乡"。 2.如影随形,如响应声。 3.影子与回响。比喻无根据的﹑传闻的﹑不可捉摸或牵强附会的。
  • 24、1.犹思慕。

实景的相关查询

实景的意思解释、实景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