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ū wài  ]
  • ㄔㄨ ㄨㄞˋ
  • BM QH
  • 动词

出外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离家外出。

妻子也出外当打杂女工。

go out;

⒉  超出某一数量;以外。

年纪有五十出外。

beyond; outside;

引证解释

⒈  离家外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
《水浒传》第六十回:“出外一里,不如屋里。”
王西彦 《病人》:“寒暄过后, 郝立明 先生就不嫌唐突地邀约我出外散步。”

⒉  谓超出某种范或界限。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他没精打采,很是疲倦,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象五十出外。”

国语辞典

⒈  离家远行。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外靠男子出外营生,内要女人亲操井臼。」

如:「出外工作」。

英语翻译

to go out, to leave for another place

德语翻译

sortir, partir pour un autre endroit

法语翻译

ausgehen (V)​

出外(chu wai)同音词

  • 1、除外[chú wài ]

    1.在范围以外﹐表示不计算在内。

出外词语接龙

  • 1、1.外表,外貌。
  • 2、1.病名。生在肛门外部的痔疮。与内痔相对。
  • 3、1.谓中央政权以外的地方藩镇势重。
  • 4、1.京都以外各州的统称。
  • 5、1.逻辑学术语"演绎"的旧译名。
  • 6、1.谓在外之主事者。
  • 7、1.外家亲属。
  • 8、1.旧时谓京官转任外省同级官职。与内转相对。
  • 9、1.由外国政府或商人投入的资本。
  • 10、旧时妇女对人称自己的丈夫:张总,外子不懂人情世故,冒犯处请多关照!
  • 11、1.靠近两鬓的眼角。
  • 12、1.古官名。掌宗庙祭祀时辅佐王后荐献等事。 2.王诸姑及姊妺的女儿等。
  • 13、1.母家或妻家的亲族。 2.指本民族或本国以外的民族或国家。
  • 14、1.母之父。俗称外公。
  • 15、1.指正业之外的事。 2.谓在外干活。
  • 16、1.姐或妺的儿子。某些地区亦称外孙为外甥。
  • 17、1.谓中枢机构之外的官署。 2.本省以外的省份。 3.京都以外的地方各省。
  • 18、1.对外家施恩泽。
  • 19、①指正史以外非官修的稗史、野史:《天禄阁外史》。 ②指某些旧小说:《儒林外史》。 ③旧时某些文人的别号:白云外史(即清代恽格)。
  • 20、使1.指派出或进入的使者。
  • 21、1.指外祖父母家。
  • 22、1.谓勾通外人以取利。
  • 23、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孔传:"言外土诸侯奉王事,汝当布陈是法,司牧其众及此殷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一说谓在外朝听狱之事。参见清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亦指境外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 5.指外交事务。 6.指男色之事。
  • 24、1.犹外观,外表。 2.谓视如外人。

出外的相关查询

出外的意思解释、出外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