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ān shēnɡ  ]
  • ㄅㄢ ㄕㄥ
  • GYT FNR

班声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

引证解释

⒈  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参见“班马”。

清 吴伟业 《送朱遂初》诗之二:“清秋柳陌响朱轮,帐下班声到近臣。”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双噬》:“班声乱嘶,万幕连云起。”

班声(ban sheng)同音词

  • 1、伴生[bàn shēnɡ ]

    (次要的)伴随着主要的一起存在:~树ㄧ钛、铬、钴等常与铁矿~。

  • 2、班生[bān shēnɡ ]

    1.指汉班嗣。以信奉老庄,超脱人世著名。 2.指汉班固。 3.指汉班超。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着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 3、板升[bǎn shēnɡ ]

    1.蒙语"房舍"之意。源于汉语。明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俺答汗统治的土默特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俺答汗等领主交纳租税。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后亦泛指土木建筑的房舍﹑城堡及周围的园田。明末,后金与明交接地带汉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称作"板升"。

  • 4、半升[bàn shēnɡ ]

    1.一升之半,五合。 2.未升至最高处。

  • 5、半生[bàn shēnɡ ]

    半辈子:前~ㄧ操劳~ㄧ~戎马。

班声词语接龙

  • 1、1.嗓音。
  • 2、①说话时的声音语气和表情气色:不动声色|声色俱厉。 ②歌舞美女:不近声色|去声色,禁嗜欲。
  • 3、1.指奢华的风尚。
  • 4、1.乐歌。
  • 5、飞机作超声速飞行时产生的强压力波,传到地面后形成如同雷鸣的爆炸声。与飞行的速度、高度和航线,气象条件,接近地面的湍流等因素有关。声爆出现时间短暂,对地面的影响在户外一般不大,对室内压强变化虽小,但经过多次反射形成共鸣,持续时间较长,影响颇大。在城市上空,低于10千米高度常禁止作超声速飞行。
  • 6、1.音调相谐。
  • 7、公开辩白解释:再三声辩|没人听你声辩。
  • 8、1.宣布出兵。 2.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
  • 9、1.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南朝梁沈约等﹐至唐乃有此称。唐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 10、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是传递声能的形式。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声波有纵波也有横波。按振动频率高低,有超声波、可听声波和次声波。
  • 11、音乐术语。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等。
  • 12、1.犹舆论。
  • 13、1.指文章的风采。 2.犹声誉。
  • 14、1.谓声音不正常。
  • 15、1.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
  • 16、1.佛教语。六尘之一。 2.指世俗的音乐或娱乐等活动。 3.指名声。
  • 17、1.名声;声誉。 2.声言;公开表示。
  • 18、1.《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原指声音与气味。后以"声臭"喻名声或形迹。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铭之戒之,以永声臭。"宋储泳《祛疑说.鬼神之理》:"夫鬼神者,本无形迹之可见,声臭之可求,谓之有则不可。"一说,声,通"馨"。声臭,为馨臭。
  • 19、1.指传闻之事。
  • 20、由专设的电话提供的各类信息咨询业务:~台|求职者可拨打~电话查询有关事宜。
  • 21、1.声场中某一时刻某一点上的实际压力与该点上平均压力的差值。
  • 22、1.声称﹐扬言;声张。
  • 23、1.亦作"声焰"。 2.声威气焰。
  • 24、1.声张宣扬。

班声的相关查询

班声的意思解释、班声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