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āo lí  ]
  • ㄇㄠ ㄌ一ˊ
  • QTA QTJF

猫狸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狸的一种。俗称野猫。

引证解释

⒈  狸的一种。俗称野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狸》:“狸有数种:大小如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而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其气臭,肉不可食。”
一本作“猫貍”。清 黄汉 《猫苑·种类》:“俗谓阔口者为猫,尖嘴者为猫貍。”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猫狸》:“猫貍,亦省称貍,猫属,头圆尾大,毛黄黑相杂,有斑纹,颇类猫,故俗又称野猫。性残暴,食鱼鼠等,且能窃取鸡鶩。”

猫狸(mao li)同音词

  • 1、懋历[mào lì ]

    1.吉祥的历数。

  • 2、冒礼[mào lǐ ]

    1.违礼,越礼。

  • 3、毛厘[máo lí ]

    1.犹毫厘。形容极微小。

  • 4、毛里[máo lǐ ]

    1.喻父母之恩。语本《诗.小雅.小弁》:"不属于毛﹐不离于里。"毛传:"毛在外,阳为父;里在内,阴为母。"孔颖达疏:"今我独不连属于父乎?不离历于母乎?何由如此不得父母之恩也?"

  • 5、毛利[máo lì ]

    即“购销差价”。毛利中再减去流通费用、税金,便成为净利。

  • 6、贸理[mào lǐ ]

    1.事情的道理或规则有所改变。

  • 7、贸利[mào lì ]

    1.牟利;赚钱。贸,通"牟"。

猫狸词语接龙

  • 1、1.亦作"狸别"。 2.犹豹变。
  • 2、1.古代大射时测量侯道的器具,长六尺。
  • 3、1.隐藏在房屋孔穴中的虫类。
  • 4、1.谓狐狸之性。《庄子.徐无鬼》:"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成玄英疏:"执守情志﹐唯贪饱食﹐此之形质﹐德比狐狸﹐下品之狗。"陆德明释文:"'是狸德也'谓贪如狐狸也。"一说﹐狸德指猫捕鼠饱而止的本性。郭庆藩集释引清俞樾曰:"《广雅.释兽》:狸﹑猫也。猫之捕鼠﹐饱而止矣﹐故曰是狸德也。"
  • 5、1.亦称"狸沙"。 2.豆名。因有斑点如狸纹,故称。又名猎沙﹑黎豆﹑虎櫐﹑虎豆。
  • 6、1.狸的脂膏。古时斗鸡时取以涂抹鸡头,使对方畏怯,从而战胜对方。
  • 7、1.传说中的兽名。
  • 8、豹猫。
  • 9、1.猫的别名。
  • 10、1.用狸皮裁制的衣服。
  • 11、1.见"狸豆"。
  • 12、1.逸诗篇名。上古行射礼时,诸侯歌《狸首》为发矢的节度。
  • 13、1.狸猫的头。 2.瓜名。
  • 14、1.指潜藏在泥里的鱼鳖之类生物。
  • 15、1.野猫。
  • 16、1.野猫﹑黄鼠之类。
  • 17、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塘或水田中,茎细长,花黄色,叶子形状像丝,上面有捕食昆虫的囊。
  • 18、1.用狸皮裁制的衣服。《左传.定公九年》:"齐侯赏犁弥,犁弥辞曰:'有先登者,臣从之,晰帻而衣狸制。'"孔颖达疏:"《说文》云:'制,裁也。'衣狸制,谓着狸皮也。裁皮着之,明是裘矣。"一说,色采如狸皮的斗篷。
  • 19、豹猫。
  • 20、骨帖1.晋朝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法帖名。
  • 21、头瓜1.《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晋郭义恭《广志》:"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炖煌之种为美,有鱼瓜﹑狸头瓜﹑蜜筒瓜﹑女臂瓜。"
  • 22、头竹1.竹名。也称猫弹竹。
  • 23、头白首1.秦始皇时仪仗队所戴的狸猫形帽。
  • 24、猫换太子1.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的故事。宋真宗无子﹐刘李二妃皆怀孕﹐刘妃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换下来。《七侠五义》第一回:"刘妃﹑郭槐﹑尤氏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七篇:"﹝俞樾﹞颇病开篇'狸猫换太子'之不经,乃别撰第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后指据此改编的剧目。 2.喻以假冒真。

猫狸的相关查询

猫狸的意思解释、猫狸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