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ù lù  ]
  • ㄌㄨˋ ㄌㄨˋ
  • QVIY QVIY
  • AA式

録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通“碌碌”,庸碌无能。

公等录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devoid of ability; incompetent;

引证解释

⒈  碌碌。平庸。録,通“碌”。

《鹖冠子·泰鸿》:“夫物之始也倾倾,至其有也録録。”
陆佃 解:“未能拔於常流之中,故曰録録。”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録録,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新唐书·韦思谦传》:“丈夫当敢言地,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焉能録録保妻子邪?”
傅尃 《五月十四日和议再停书事》诗:“终赖此公存正气,群儿録録但求官。”

国语辞典

⒈  事情忙碌。

如:「近日录录,无片刻稍息。」

⒉  清晰可数。

如:「往事录录,如在眼前。」

録録(lu lu)同音词

  • 1、漉漉[lù lù ]

    1.象声词。 2.湿貌;流貌。 3.莹润貌。

  • 2、樚栌[lù lú ]

    1.即辘轳。安在井上用以汲水的起重装置。亦指其中起旋转作用的圆木。

  • 3、趢趢[lù lù ]

    1.碌碌。平庸貌。

  • 4、辘辘[lù lù ]

    1.象声词。形容车行声。 2.象声词。形容饥饿时肠中虚鸣声。 3.转动貌。 4.井上汲水的工具。

  • 5、翏翏[lù lù ]

    1.象声词。长风声。

  • 6、陆陆[lù lù ]

    1.犹碌碌。无所作为貌。 2.象声词。

  • 7、陆路[lù lù ]

    1.旱路﹔陆地通行的道路。对水路而言。

  • 8、卢卢[lú lú ]

    1.呼犬声。

  • 9、彔彔[lù lù ]

    1.一个一个可计数的样子。

  • 10、录录[lù lù ]

    1. 通“碌碌”,庸碌无能。如:公等录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録録词语接龙

  • 1、1.宋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 2、1.抄本﹔抄录的副本。
  • 3、1.按名次录用。 2.编次。
  • 4、1.名册。
  • 5、1.即竹使符。为汉代分与郡国守相的符信。
  • 6、1.录尚书事的敬称。 2.宋代南方称押司录事。
  • 7、1.法律上指讯问时记录当事人说的供词。
  • 8、1.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 9、1.记载官俸等级的簿册。録﹐通"禄"。
  • 10、1.记录。
  • 11、1.图箓预示之年代。録﹐通"箓"。
  • 12、1.谓享受爵禄﹐为官。
  • 13、1.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科考一二等﹐及三等小省前五名﹑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其馀因故未考者﹐及在籍之监生﹑荫生﹑官生﹑贡生名不列于学宫。不经科考者﹐均由学政考试﹐名为"録科"。经录科录取者即可参加乡试。
  • 14、1.绿襕﹐下截加绿的襕衫。文士之服。
  • 15、1.碌碌。平庸。録﹐通"碌"。
  • 16、1.汉刘向录奏和刘歆《七略》的并称。
  • 17、1.传说中的一种异人。
  • 18、1.录公的命令。
  • 19、1.目录。
  • 20、1.收取。 2.捉取。 3.选定(考试合格的人)。 4.记录摘取。
  • 21、1.职官名。晋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省称"録事"。隋初以为郡官﹐相当于汉时州郡主簿。唐宋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元废。清初各部又设录事﹔清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 2.指民国时官府或其他机构中任抄写工作的低级职员。 3.唐代曲江宴上进士所推举的督酒人。 4.称会饮时执掌酒令的人。 5.妓女。 6.开设赌局﹐坐分其利的人。
  • 22、1.清代都察院公文存档的副本。
  • 23、1.抄录张帖。
  • 24、1.即图箓。图谶符命之书。録﹐通"箓"。

録録的相关查询

録録的意思解释、録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