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í shù  ]
  • 一 ㄕㄨˋ
  • G SKD
  • 数量词

一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数量词。箭十二支。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引证解释

⒈  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

《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开那一束备中的卷子。”
柔石 《摧残》:“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

⒉  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参见“束帛”。

《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
《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⒊  数量词。箭十二支。

《淮南子·氾论训》:“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⒋  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一束(yi shu)同音词

  • 1、一曙[yì shǔ ]

    1.一朝;一旦。

  • 2、艺术[yì shù ]

    ①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说话得讲究点艺术。 ③指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这房间布置得挺艺术的。

  • 3、逸书[yì shū ]

    1.特指古文《尚书》。因西汉时出自孔子旧宅壁中,未立博士传之,故名。 2.泛指散佚失传的书籍。

  • 4、遗书[yí shū ]

    1.指前人的遗着﹑遗作。 2.指前人的藏书。 3.指散佚的书。 4.谓留下书信。 5.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遗嘱。

  • 5、遗疏[yí shū ]

    1.亦作"遗?"。 2.犹遗表。

  • 6、遗术[yí shù ]

    1.前人留传下来的技艺﹑方法等。

  • 7、议疏[yì shū ]

    1.犹义疏。疏解经籍的著作。议﹐通"义"。

  • 8、异书[yì shū ]

    1.珍贵或罕见的书籍。

  • 9、异术[yì shù ]

    1.亦作"异术"。 2.指不同的学说。 3.不同的方法。 4.奇妙的策略或办法。 5.指特别的技艺。 6.犹言异端邪说。 7.指法术。

  • 10、异数[yì shù ]

    1.亦作"异数"。 2.等次不同;程度不一。 3.奇异的术数。 4.特殊的礼遇。

一束词语接龙

  • 1、1.亦作"束影"。 2.收束身影。指约束自己。
  • 2、1.见"束物"。
  • 3、1.诗文的结尾语句。
  • 4、1.捆苇杆为火把。
  • 5、1.扎火把。亦指举火把。 2.犹言一把火。
  • 6、1.谓生火。栝,拨火棍。
  • 7、1.汇聚起来的波浪。
  • 8、1.约束牵累。
  • 9、1.犹治理,整理。
  • 10、1.谓紧靠站立。
  • 11、1.联结。
  • 12、1.火把。
  • 13、1.编扎排列。
  • 14、1.狭窄的水流。
  • 15、1.拴住马。 2.驾御马。 3.包裹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险隘难行。
  • 16、1.约束部队;治军。
  • 17、1.约束。
  • 18、1.捆绑关押。
  • 19、1.狭窄。
  • 20、1.犹威胁。
  • 21、1.收心。
  • 22、1.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 2.比喻男女成婚。 3.捆柴。
  • 23、1.扎裹胸部。 2.特指旧时年轻女子以布帛紧束胸部,使体型苗条。 3.指女子束胸之物。
  • 24、1.见"束修"。

一束的相关查询

一束的意思解释、一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