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ū fǔ  ]
  • ㄨ ㄈㄨˇ
  • TNN OW

乌府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餘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唐 林宽 《寄省中知己》诗:“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
宋 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清 顾炎武 《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诗:“落照辞乌府,秋风散赤墀。”

国语辞典

⒈  语本御史府的别称。

《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
宋·苏轼〈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卷地不知寒。」

乌府(wu fu)同音词

  • 1、吴服[wú fú ]

    1.泛指吴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 2.吴地的服装。

  • 2、武夫[wǔ fū ]

    ①武士,勇武的人:纠纠武夫。 ②军人:一介武夫。

  • 3、武符[wǔ fú ]

    1.即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唐人避唐高祖之祖李虎讳改。

  • 4、乌腹[wū fù ]

    1.见"乌肠"。

  • 5、伍符[wǔ fú ]

    1.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 2.泛指军队中的簿册。 3.指军队。

  • 6、五凫[wǔ fú ]

    1.土质较硬的下等土壤。

  • 7、五服[wǔ fú ]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 8、五浮[wǔ fú ]

    1.细润的上等土壤。

  • 9、五福[wǔ fú ]

    1.五种幸福。 2.神名。赐福之神。

  • 10、五府[wǔ fǔ ]

    1.指周代的太府﹑玉府﹑内府﹑外府﹑膳府。 2.即明堂。 3.古代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 4.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乌府词语接龙

  • 1、1.胸中的底蕴。
  • 2、1.晋南北朝时,诸王﹑三公及将军开府者,得自委任属官,其授官之辞书于板上,故开府者授官称"府板"。
  • 3、1.称他人家书的敬词。
  • 4、1.魏晋至隋唐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 2.一种兵制名称。详"府兵制"。
  • 5、1.古时指国家的仓库。
  • 6、1.旧时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亦指贮藏的财物。 2.腑脏。五脏六腑的总称。府,通"腑",藏,通"脏"。
  • 7、1.指府署的一个部门。 2.指府署的僚属。
  • 8、1.指明清知府衙门的差役。
  • 9、1.官署;王府。 2.指公府的厅堂。
  • 10、1.太守的属官。 2.汉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 3.明代顺天﹑应天二府,清代顺天﹑奉天二府皆置府丞,为府尹副职。又明代詹事府﹑清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
  • 11、旧时指府一级的行政机构所在的城市。
  • 12、一种平纹棉织品,质地细密平滑,有光泽,多用来做衬衣。
  • 13、1.知府的佐贰官,如同知﹑通判。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三司副使曰簉,通判曰倅……簉﹑倅皆副贰之称。"
  • 14、府第。
  • 15、贵族官僚或大地主的住宅。
  • 16、1.六朝称府署幕僚为府端。
  • 17、1.府。
  • 18、1.宋时显贵邸宅中的侍从。干,干办。
  • 19、1.六朝时王府僚属称其主为府公;唐﹑五代时,官府幕僚沿旧习,称节度使﹑观察使为府公。 2.泛称府﹑州级的长官。
  • 20、1.官职。 2.州府的长官。
  • 21、1.官署;官舍。
  • 22、1.即王府。诸王受有封国,故称王府为府国。
  • 23、1.官员的加衔。所加衔大多是比本职高的中央官员的名号。
  • 24、1.军户的一种。指北魏时隶属于军府﹑世代执兵役的人户。

乌府的相关查询

乌府的意思解释、乌府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