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ìn yǒnɡ  ]
  • ㄐ一ㄣ ㄩㄥˇ
  • SSF CEJ

禁甬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帝王宫中的悬钟。

引证解释

⒈  帝王宫中的悬钟。

唐 韩愈 张籍 等《会合联句》:“龙斾垂天卫,云韶凝禁甬。”
方崧卿 举正:“甬,鐘繫也。 《周礼》:为钟。舞上谓之甬。 祝充、韩醇 註皆以为甬道,恐非。”

禁甬(jin yong)同音词

  • 1、禁用[jīn yònɡ ]

    1.禁止使用。

  • 2、矜勇[jīn yǒnɡ ]

    1.以勇自负。

  • 3、进用[jìn yònɡ ]

    1.选拔任用。 2.犹费用。进,通"赆"。

  • 4、近用[jìn yònɡ ]

    1.谓近期可见的效用。

  • 5、谨庸[jǐn yōnɡ ]

    1.谓言行敬慎合乎中庸之道。语本《易.干》﹕"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孔颖达疏﹕"庸谓中庸。庸﹐常也。从始至末﹐常言之信实﹐常行之谨慎。"又《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郑玄注﹕"言德常行也﹐言常谨也。"

  • 6、金庸[jīn yōnɡ ]

    作家。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曾任《东南日报》、《大公报》记者。1948年去香港,历任《新晚报》编辑、长城影业公司编剧、《明报》社社长,并兼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及电影剧本《绝代佳人》、《午夜琴声》等。

  • 7、金墉[jīn yōnɡ ]

    1.西方的城。 2.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3.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晋陆机《洛阳地记》:"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北有承明门,有金墉城,即魏氏所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六年,司马师废其主芳,迁于金墉。延熙二年,魏王禅位于晋,出舍金墉城。晋杨后及愍怀太子至贾后之废,皆徙金墉。永康二年,赵王伦篡位迁惠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

  • 8、金镛[jīn yōnɡ ]

    1.华美的大钟。

  • 9、劲勇[jìn yǒnɡ ]

    1.顽强勇敢。 2.指顽强勇敢的士卒。

禁甬词语接龙

  • 1、1. 盛行于浙江宁波地区的一种地方戏。
  • 2、1.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2.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 3、1.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2.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 3.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4.走廊;过道。
  • 4、1.古代掌管徭役的官。
  • 5、筩酒1.犹瓮酒。
  • 6、筩瓦1.圆筒状的屋瓦。
  • 7、筩褹1.短袄。
  • 8、筩中1.古代布名。
  • 9、佣保1.雇工。
  • 10、佣笔1.犹佣书。
  • 11、佣趁1.指受雇佣的机会。
  • 12、佣佃1.佣人和佃农。
  • 13、壅水1.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
  • 14、壅土1.堆积的泥土。 2.在植物根部培土。 3.指用农具耙地或播种时土聚集起来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引起。
  • 15、壅围1.遮蔽;障塞。
  • 16、壅养1.犹培养。
  • 17、壅噎1.堵塞。
  • 18、壅翳1.隐蔽;障隔。
  • 19、壅淤1.淤塞;不流通。
  • 20、壅御1.见"壅御"。
  • 21、壅涨1.因堵塞而引起的暴涨。
  • 22、壅滞1.阻隔;堵塞。 2.谓被压抑而不得志。 3.积压。
  • 23、壅肿1.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 2.喻不成材,不合尺度。
  • 24、壅阻1.堵塞。

禁甬的相关查询

禁甬的意思解释、禁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