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ēnɡ pì  ]
  • ㄓㄥ ㄆ一ˋ
  • QV NKUH

争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刑律。

引证解释

⒈  指刑律。

《左传·昭公六年》:“火见, 郑 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
林尧叟 注:“藏争罪之法也。”
杨伯峻 注:“言刑书将起争端,故谓刑书为争辟。”
《汉书·五行志上》:“郑 以三月作火铸鼎,刻刑辟书,以为民约,是为刑器争辟。”
颜师古 注:“著刑於鼎,故称刑器。法设下争,故云争辟。”

⒉  竞相征召。

唐 杨炯 《宴族人杨八宅序》:“诸侯闻之而愿交,三公礼之而争辟。”

争辟(zheng pi)同音词

  • 1、钲鼙[zhēnɡ pí ]

    1.即钲鼓。

  • 2、症癖[zhènɡ pǐ ]

    1.腹中积聚而成的痞块。

  • 3、征鼙[zhēnɡ pí ]

    1.出征的鼓声。亦比喻战事。

  • 4、征辟[zhēnɡ pì ]

    1.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 5、征辟[zhēnɡ pì ]

    又称“辟除”。汉代高级官员选用属员的制度。中央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等官员,可自行征聘僚属,任以官职。东汉时直接征聘名望之士担任中央高级官员,亦称征辟。

争辟词语接龙

  • 1、1.祛除瘟病。 2.祛除恶气。 3.祛邪避灾。
  • 2、1.古山名。一作卑耳。在今山西平陆西北。
  • 3、1.谓交谈时侧着头﹐不使口气触及对方﹐以示尊敬。 2.指耳语。 3.谓尊长者恳切教诲。 4.指尊长者。
  • 4、1.见"辟灋"。
  • 5、1.亦作"辟法"。 2.谓开府库视文书券契以查对核证。 3.刑法。
  • 6、1.悖理。
  • 7、1.避邪﹐驱邪。
  • 8、1.斥佛教,驳佛理。
  • 9、1.犹辅拂。指侍御之幸臣。辟﹐通"弼"。
  • 10、1.指诸侯。
  • 11、1.即守宫。壁虎。
  • 12、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方法。
  • 13、1.君卦﹔主卦。
  • 14、1.犹怪异。
  • 15、1.聘用官吏。
  • 16、1.开国;建国。
  • 17、1.驱除寒气。
  • 18、1.象声词。如手指弹石之声。
  • 19、1.抚心捶胸。极度忧伤时的动作。辟﹐通"擗"。语出《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 20、1.躲避兵器伤害。 2.防避兵灾。
  • 21、1.驳斥。
  • 22、1.古代买卖双方就钱币出入事发生争执﹐管理市场的胥吏对此加以审察﹐定其是非曲直﹐谓之"辟布"。
  • 23、1.打开藏书之府。
  • 24、1.开垦荒地。

争辟的相关查询

争辟的意思解释、争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