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ì zhènɡ  ]
  • ㄋ一ˋ ㄓㄥˋ
  • UBTP YG

逆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反常的、有危险性的病症。

引证解释

⒈  反常的、有危险性的病症。

《医宗金鉴·外科新法要诀·疔疮》:“若身面漫肿,神昏闷乱,乾呕心烦作渴,遍身起疱抽搐者,俱为逆证。”

国语辞典

⒈  从反面来证明,或在逻辑上倒推回去的作法。

如:「旁证、逆证等间接证据,有时也可能成为警方破案的关键之一。」

⒉  中医上指病情不按一般规律发展,而突然有恶化的趋势。

逆证(ni zheng)同音词

  • 1、逆争[nì zhēnɡ ]

    1.背叛争夺。

  • 2、逆政[nì zhènɡ ]

    1.乱政。 2.指败坏政治。

  • 3、拟正[nǐ zhènɡ ]

    1.试任或代理官员改为正式任命。

逆证词语接龙

  • 1、1.验证。
  • 2、1.指与案件有牵连的人。
  • 3、1.够本﹐保本。
  • 4、1.犹论证。
  • 5、1.考证审察。
  • 6、1.参悟禅理。
  • 7、1.论证阐述。
  • 8、1.证明案件或事情真相的言词。
  • 9、1.谓逮捕与案情有关连的人。语本《史记.五宗世家》﹕"请逮勃所与奸诸证左。"
  • 10、1.犹悟道。
  • 11、1.证实确定。
  • 12、1.谓修炼和参悟佛法。
  • 13、1.告发父亲。
  • 14、1.佛教语。谓佛教徒经过长期修行而悟入妙道。 2.泛指修行得道。 3.比喻事情最后取得成就。
  • 15、1.气象﹔天象。 2.犹征象。 3.症状。
  • 16、1.举行结婚仪式时做证明。 2.见"证婚人"。
  • 17、1.证人。 2.证据。
  • 18、1.证明身分﹑经历等的文件。
  • 19、1.谓直言规劝。
  • 20、1.谓参悟修炼﹐讲经说法。
  • 21、①判定事实的依据,用来证明的材料:证据不足。 ②诉讼法上指侦查、审判机关在办案中搜集的、能够表明案情真相的材料。应是确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且与案件有关,须经办案人员按法定程序收集和查证属实。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
  • 22、1.谓以同类事物相佐证。
  • 23、1.将死者姓名写在纸上并焚烧以告上天的一种迷信仪式。 2.犹盟誓。 3.证人。 4.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
  • 24、①用可靠的材料或事实来表明或判定真伪对错等:证明一条定理|我证明他当时不在场。 ②可用来证实的材料: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③以若干判断为根据,断定另一个判断为真的思维形式。断定一个判断为真,不等于该判断确实为真,也不等于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确实得到断定。只有正确的证明,才能确实断定一个判断的真实性。一切证明都由论题、论据和论证组成,都通过推理实现,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题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证相当于推理形式。因此,证明必须遵守推理的规则。

逆证的相关查询

逆证的意思解释、逆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