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qū  ]
  • ㄅ一ˋ ㄑㄨ
  • NK YBM

避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避忌。

引证解释

⒈  犹避忌。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性忠鯁嫉邪,喜评刺,无所避詘,当涂忌之,故官不大进。”

避诎(bi qu)同音词

  • 1、逼取[bī qǔ ]

    1.强迫索取。

  • 2、鄙躯[bǐ qū ]

    1.鄙贱之躯。用以谦称自身。

  • 3、比驱[bǐ qū ]

    1.并驾齐驱。

  • 4、毕娶[bì qǔ ]

    1.据《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向长(嵇康《高士传》作"尚长")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

  • 5、滗取[bì qǔ ]

    1.谓撇开沉淀物,舀出液体。

  • 6、笔区[bǐ qū ]

    1.犹文坛。

  • 7、笔趣[bǐ qù ]

    1.字画诗文表现的意态情趣。

  • 8、避趋[bì qū ]

    1.离开与接近;避退与向前。

  • 9、避去[bì qù ]

    1.避开;离去。

  • 10、碧蛆[bì qū ]

    1.即玉蛆。酒面浮沫。色绿,故称。

避诎词语接龙

  • 1、1.犹压抑。
  • 2、1.违背本意而妥协迁就。
  • 3、1.谓被黜退而窘困。
  • 4、1.屈曲。 2.压抑。
  • 5、1.降低身分﹐屈己下人。 2.弯着指头计算。
  • 6、1.谓曲意迁就。
  • 7、1.谓某种主张无法实行。
  • 8、1.困乏。语本《汉书.扬雄传下》﹕"展民之所诎﹐振民之所乏"。
  • 9、1.谓放宽刑法。
  • 10、1.屈服。
  • 11、1.黜退奸佞。
  • 12、1.屈己下人﹐降心相从。
  • 13、1.谓谦卑退让﹐屈己下人。
  • 14、1.谓使强敌屈服。
  • 15、1.屈曲。
  • 16、1.谓使人屈服。
  • 17、1.屈辱容忍。
  • 18、1.屈曲柔弱。
  • 19、1.委屈和耻辱。
  • 20、1.弯曲和伸展。 2.喻控制和纵放。
  • 21、1.屈曲和伸直。泛指举止﹑举动。 2.指随时代与情势的变化而或进或退﹐或动或止。
  • 22、1.降低自己的身分﹔委屈自己。
  • 23、1.即屈胜梯。古代守城战具。
  • 24、1.弯曲肢体。谓被绳索枷锁。 2.屈身拜伏。

避诎的相关查询

避诎的意思解释、避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