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ēi lì  ]
  • ㄅㄟ ㄌ一ˋ
  • RTF GKR

卑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旧时下级官吏面对上级官长时的自谦之称。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下级官吏面对上级官长时的自谦之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思谦(裴思谦 )曰:‘卑吏便是 思谦。’词貌堂堂, 鍇(高鍇 )见之改容,不得已遂礼之矣。”

卑吏(bei li)同音词

  • 1、卑立[bēi lì ]

    1.表示谦恭的一种站立姿态。

  • 2、悖理[bèi lǐ ]

    同‘背理’。

  • 3、悖戾[bèi lì ]

    1.亦作"悖盭"。 2.粗劣。 3.违逆;乖张。

  • 4、悖盭[bèi lì ]

    1.见"悖戾"。

  • 5、备礼[bèi lǐ ]

    1.谓礼仪周备。

  • 6、备利[bèi lì ]

    1.完备锐利。 2.设备武器。

  • 7、陂吏[bēi lì ]

    1.即陂官。

  • 8、悲栗[bēi lì ]

    1.亦作"悲篥"。亦作"悲栗"。 2.簧管乐器名。即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管口的哨子。其声悲,故名。本龟兹国乐。

  • 9、悲篥[bēi lì ]

    1.见"悲栗"。

  • 10、孛戾[bèi lì ]

    1.狂悖乖张。

卑吏词语接龙

  • 1、1.谓当差期满。
  • 2、1.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3.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 3、1.为政的才能。 2.指有为政才能的人。
  • 4、1.为政的才干。
  • 5、1.官署名。东汉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魏晋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 6、1.随从的士卒。
  • 7、1.作官的道路。 2.为政之道。
  • 8、1.元﹑明﹑清府县的吏员。
  • 9、1.公文。
  • 10、1.指吏胥的弊害。
  • 11、1.犹吏隐。
  • 12、1.官吏的员额。
  • 13、1.官府的法令。
  • 14、1.为政的方略。
  • 15、1.唐宋时中书省﹑门下省均设吏房。掌官吏任免﹑升降﹑赏罚及差官文书等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宋史.职官志一》。
  • 16、1.官吏的俸禄。
  • 17、1.亦作"吏干"。 2.为政的才干。
  • 18、1.指祠官。古代掌管祭祀﹑祠庙的官员。
  • 19、1.官吏之家。
  • 20、1.官吏的节操。
  • 21、1.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借指官职。
  • 22、1.官署名。明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属通政司,清属都察院。
  • 23、1.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 24、1.指为政之道。 2.指官吏理事的才能。

卑吏的相关查询

卑吏的意思解释、卑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