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ēnɡ lǔ  ]
  • ㄈㄥ ㄌㄨˇ
  • OTD SQG

烽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举烽火的望楼。

引证解释

⒈  举烽火的望楼。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

国语辞典

⒈  警备敌人入侵的望楼。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是以板筑堆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

烽橹(feng lu)同音词

  • 1、奉禄[fènɡ lù ]

    1.俸禄。官吏的薪水。奉﹐通"俸"。 2.持禄。

  • 2、风露[fēnɡ lù ]

    1.风和露。 2.犹风寒。

  • 3、风垆[fēnɡ lú ]

    1.即风炉。唐宋时用来烹茶的器具。

  • 4、风炉[fēnɡ lú ]

    1.一种小型的炉子。古代多用于煮茶烫酒等。 2.今泛指炊事用的炉子。

  • 5、风路[fēnɡ lù ]

    1.风的通道。 2.消息;线索。

  • 6、俸禄[fènɡ lù ]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 7、封禄[fēnɡ lù ]

    1.古代受封爵者所得之俸禄。

  • 8、丰露[fēnɡ lù ]

    1.盛多的甘露。 2.泛指丰润的雨露。

  • 9、丰颅[fēnɡ lú ]

    1.犹大头。

  • 10、丰禄[fēnɡ lù ]

    1.指优厚的俸禄。

烽橹词语接龙

  • 1、1.上古人类的居处。有柴谓橹,在树曰巢。
  • 2、1.蒙以皮甲的高大车轮。
  • 3、1.船上用以承橹的部位。
  • 4、1.船工。
  • 5、1.摇橹声。
  • 6、1.大盾。
  • 7、1.方言。手枪。
  • 8、陆贾汉初大臣。楚国人。有辩才。曾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拜为太中大夫。常向高祖推荐诗书,谏劝高祖唯有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之术。并先后为高祖著文十二篇,总结秦亡汉兴教训,名为《新语》。吕后专权后,遂称病家居。后助陈平诛吕氏,拥立文帝。文帝时再使南越,说服赵佗去除僭越之仪,尊奉汉帝。
  • 9、路隅1.路边。
  • 10、路舆1.即路车。
  • 11、路遇1.途中相遇。
  • 12、路员1.特指在铁路部门工作的人员。
  • 13、路障1.路上设置的障碍物。
  • 14、路照1.准许通行的证件。
  • 15、路政1.有关道路的行政管理。指铁路和公路。
  • 16、路中1.道路中间。 2.复姓。
  • 17、路冢1.路旁掩埋无主尸骸的坟墓。
  • 18、路资1.路费。
  • 19、路子1.道路;路径。 2.指门路。 3.路数,风格。
  • 20、漉池1.使池水干涸。
  • 21、漉巾1.即漉酒巾。
  • 22、漉酒1.滤酒。
  • 23、漉酪1.谓将牛﹑羊等乳过滤炼制成食品。
  • 24、漉篱1.篱笆柴。

烽橹的相关查询

烽橹的意思解释、烽橹的拼音怎么读?